茶文化:茶香及韻

居正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小時候很少看得到茶。只是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母親會在玻璃杯裡放一小撮兒茶葉末,味道是淡淡的茉莉花味兒。那個時候,覺得茶是越香越好。

高中最後一年,寒假,隨母親去南京姨姨家玩兒。一天,母親和姨姨照例去逛街了,姨父茶罄,團團的轉了幾圈兒以後,將了我直奔茶鋪。茶鋪的名字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也是公營的,與家鄉的茶葉只在百貨店中寄居一角大不相同之處,是整個店是專賣茶葉的。長七短八的茶葉目不暇給,姨父買的是「特級烏龍茶」。回家後姨父請我品嚐,很苦很澀。那個時候,覺得還是茉莉花味兒的茶葉末兒,好喝些。

只是從此,知道了還有各色名目的茶葉,味兒也大不相同。工作以後,得閒,從花茶開始,換綠茶,換普洱茶,直換到現今喝的鐵觀音。茶葉的香味是從花香,到清香,到異香,再到—觀音韻!

昔神農氏得茶而解百毒,可見茶最初是被當作解毒的草藥而認知的,談不到「香」。最早「一日不可無茶」的是羌人和西北的遊牧部落,他們喝茶的方法是,煮!至今藏區還在延用這種古老的喝茶方式,將磚茶砸碎了用大鋁壺在火爐上煮,牧人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同時,還大口的喝「複茶」。

據一些學者分析,茶葉對缺乏蔬菜的遊牧民族來說,有一種微妙的補給關係。這也可能是他們衷情於茶的主要原因。要指出的是,這種茶不能說「香」,但風味獨到。

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後,定居在長安的胡人越來越多,他們不但給大唐帶來了《霓裳羽衣曲》,也帶來了煮茶的生活習慣。京都一時茶貴,雲貴四川的茶葉種植也迅速向東蔓延。到明清,茶葉已覆蓋中華半壁山河了。

陸羽寫了一篇〈茶經〉以後,閒得無聊的士大夫們便把喝茶推到了越來越高的位置。喝茶的名目更加繁複,花樣不斷翻新,器具日趨考究,甚至於煮茶的水要泉水,煮茶的人要佳人!

宋徽宗不但好字畫,還興致盎然的和群臣大鬥其茶,可見茶在宋時風靡一時!天子要喝茶!當然對茶葉的采、制、型、色、香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喝茶已不但要香,更要雅!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無疑也是愛喝茶的,他一紙詔書把茶農從繁複的製茶工藝中解脫了出來,使葉茶成為茶的主流。可這並沒有阻滯君子們對於茶的熱情,明清兩代,喝茶已經衍生成為「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了。

眼下,茶葉已經不是在茶鋪中賣了,而是「茶城」!不愛逛,眼暈!

茶,淺嘗者欲其香,深諳者愛其韻。於韻,獨愛「觀音韻」。幾年前,與朋友口沫四濺的侃茶,友興致勃發,於茶櫃深處求出一小包茶葉,捧在手中曰:「特級鐵觀音,我自己都不捨得喝的」煮水,砂壺,衝出,一室清香!入口,獨霸乾坤!從此,愛喝鐵觀音!

茶韻貴天成,品,香入於口鼻,韻透徹肌骨,凡念不生,百毒莫侵。難怪有人說:近乎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淺甌溱溱身,
    為君洗風塵。
    柳絮隨煙起,
    玉蕊勝松針。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清新婉約,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對考古學極下功夫。夫婦倆伉儷情深,可謂琴瑟和諧。
  • 茶樹原產于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古書《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云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云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 話說美猴王孫悟空在花果山享盡佳餚美食、稀世珍果,就是茶沒喝過...
  • 中國的茶文化淵遠流長,僅泡茶用水,自古以來,就有諸多講究。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他們打開碗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
  •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