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虎丘之茶 名甲天下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洞庭「碧螺春」茶蜚聲中外,但不知「虎丘茶」早已著名。據《虎丘志》載:「虎丘茶色如玉,味如蘭,宋人呼為白雲茶,號稱珍品」。

虎丘茶是以寺園為中心的小塊茶園。茶園位於離劍池不遠的虎皇西部虎丘寺附近,由野生茶改植,園地很小,茶園由虎丘寺僧管理所有。由於品質精良,至宋代已相當有名。

這種茶很是奇特,茶微帶黑,不甚蒼翠,有類似白茶的特性,疑是古代白茶的一種。茶湯色白如玉,然而清香可口,酷似豌豆香。《茶解》對虎丘茶的評介是:「茶色白,味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濃亦白,初潑白,久貯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則具得也」。

由於虎丘茶的特殊品質,至明代已發展為名冠天下的茶種,引起了官紳的垂涎與競相掠奪,正如屠隆(1590年)《茶說》所述:「虎丘,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皆為豪右所據,寂莫山家,無繇獲購矣」。

據載,明代天啟四年(1624年),有個大臣按臨蘇州,強索虎丘白茶,寺僧無茶可獻,競遭刑辱,住持僧憤而砍樹刨根,以死相抗。若干年後,雖然有位虎丘持的大方和尚到徽州休寧採了茶種回來培植,按照傳統方法培植出新一代虎丘茶,不過也沒有流傳很久。近據虎丘老人講:此茶近二百年來早已失種。

清代文學家尤侗,曾寫有《試虎丘茶》詩:「虎丘之茶,名甲天下,官鎖茶園,食之者寡,更有竊者。竹爐活火,炭無煙燼,松院匡床,器悉陶瓦,僉曰鯀哉,吾與點也」。此詩是用吳語來諧音達意。「鯀」,大禹之父,「點」,孔子弟子。「鯀哉」,諧吳音「(水)開了」;「點」,即沏茶,意思是說:「我來幫吾篤泡茶噓!」

(資料來源:世華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美猴王孫悟空在花果山享盡佳餚美食、稀世珍果,就是茶沒喝過...
  • 中國的茶文化淵遠流長,僅泡茶用水,自古以來,就有諸多講究。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他們打開碗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
  •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建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白茶,色白如銀,形如細針,全身滿披白毫,因而得「白毫銀針」之名。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白毫銀針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