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繪畫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羅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為父親開染坊為業,人們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從小喜愛繪畫,常常在染坊的牆上、地上亂塗,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畫室去學藝。提香是當時「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畫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畫時常有自己的主張,常常不遵守老師的指導...
布隆吉諾是佛羅倫斯畫家,誕生於一個屠戶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啟蒙且師生情誼深厚,彭托莫是「矯飾主義」的先驅,而布隆吉諾則是「矯飾主義」的發揚者,也是第二代「矯飾主義」的著名人物兼詩人。此外布隆吉諾效法米開朗基羅的「前縮技法」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作品以繪製肖像為主,宗教畫數量不多,師承彭托莫的神韻與品味,但筆觸...
1531帕米賈尼諾從波隆納回到帕爾馬,接了一項Sta Maria della Steccata的壁畫,卻沒有依約完成,結果進了監獄。據瓦薩利說,這是因為他迷上了《煉金術》的關係﹕『他滿腦子的煉金術……從一個敏感嫻雅的人,變成一個滿面風霜,邋遢不修邊幅的野蠻人……』也有人認為帕米賈尼諾是基於科學興趣而研究蝕刻銅版畫,因而進入《煉金術》領域。帕米賈尼諾是繼杜勒(...
帕米賈尼諾原名Francesco Mazzola,因出生於帕爾馬,人稱為『帕米賈尼諾』,意為『帕爾馬男孩』。父親Filippo Mazzola也是畫家,在他兩歲時死於瘟疫。所以帕米賈尼諾自幼由同是畫家的兩位叔父Michele和Pier Ilario撫養長大,並隨其步入藝術生涯。12歲時Francesco就曾經幫助完成了叔父承接的聖喬凡尼福音教堂的裝飾,是義大...
柯列喬﹝Antonio Correggio,或譯為柯雷吉歐,本名Antonio Allegri,1489 ~ 1534年﹞,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Parma﹞51公里外的柯列喬鎮﹝Correggio﹞,因此便以出生地為名。柯列喬的藝術學養早年受叔父Lorenzo和家鄉一些畫家的啟蒙,後來拜訪曼都瓦時,受到其宮廷文化和曼帖那的影響;而其成熟作品中,富於漸層變化的...
彭托莫來自佛羅倫斯卡路契家族,其父也是畫家,曾在吉蘭達憂門下學藝。由於一家定居在佛羅倫斯西郊的古老城鎮Pontormo,所以世人以地名稱之。彭托莫為家中長子,年幼時父親、母親和祖父相繼過世,由祖母教養。祖母過世後,他帶著胞妹搬到佛羅倫斯,然而最後妹妹也於1517年死去。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陰影可能造成他日後的孤僻性格。
喬治.瓦薩利(Vasari)在其《藝術家列傳》一書中表示:「『風格主義』者以他們自己的理念、敏銳和角度來追求極致純粹的「美的典範」,而不再滿足於前人只專注於模仿不完美的現實世界。」只是「矯飾主義」種種隱晦的表現手法(神話的、象徵的、寓言式的),往往製造了與觀畫者之間距離。十七世紀的理論家貝洛裏(Bellori)在其《畫家的生命》一書中則抨擊「矯飾主義」為「以...
「矯飾主義」(Mannerism,中國大陸譯為「風格主義」)一詞源出於義大利語“Maniera”,原意為『手法』,引申為藝術的『風格』。而「矯飾主義」名詞的正式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德國藝術史家海因裏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ölfflin)便首先提出,形容義大利在十六世紀時,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藝術史家們對此一名稱有過許多的爭論,後來...
文藝復興時期以前,藝術作品的技法表現的並不成熟,學習古文明的基礎後...
義大利畫家拉斐爾的《西斯汀聖母》圖描繪了極美的聖母子,與羅馬教宗西斯特一世、聖芭芭拉和兩個有翅膀的小天使。是1512~1513年間拉斐爾收到儒略二世(Julius II,1443-1513年)指定的繪畫任務,畫中聖西斯特一世是儒略二世德拉.羅維爾的家族守護神。
埃及官員20日表示,將正式發函德國柏林的新博物館(Neues Museum),要求歸還娜芙蒂蒂(Nefertiti)王后頭像。
人類藝術的起源之一,是從《模仿自然》開始的。例如繪畫是對自然外形的模仿,戲劇是對人物行為和感情的模仿。《模仿》的本身就有一種趣味性,從模仿過程到模仿的結果,不論像或不像,人可以在真真假假中去比較、去揣摩、去發揮。以技巧而言,模仿的越像,難度越高;如果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就不只是趣味,而是更令人嘆服的真功夫了。
人物的寫實技巧在隨著時代逐步推進,但是其逼真和嚴謹程度,也因時代、地區的風格不同而有差異。文藝復興時畫家已經能生動地表現人物外形和內心,但是佛羅倫斯畫家以素描和結構見長,威尼斯畫家則偏好豐富的色彩表現。
人類繪畫史上,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人物畫都有著久遠的歷史,而且也是最早發展成熟的題材。或許是信仰的需要,或許為了記錄歷史事件,或許為了表彰善行、教化人心,或許只是為了紀念某個親友…不論原因為何,藝術發展中人類對自身的描寫必然是少不了的重要題材。但是由於文化的差異,東、西方藝術在人物畫上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東方人重視神韻和寫意,並不要求外形上寫實;而西方藝術自古就...
然而在時代沖擊下,有些新古典主義大師的學生或出自學院的浪漫主義畫家,也逐漸傾向強烈的個性表達,偏愛把種種處境中心理上的陰霾、情感的晦暗發揮在畫面的效果上。這浪漫思潮和工業革命科學研究的推波助瀾、加上照相機的發明,使得十九世紀後期的藝術發展相應地開始走向印象派的精神。
新古典主義建築從十八世紀六零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洲一些國家,這個時期的建築理論把理性精神帶進了建築領域,這理性不在於古典主義的幾何學的比例,及清晰性、明確性上面,而是建築的功能自然且真實,建築物的一切存在都要有其理由。於是古典復興風格的建築空間、建築形式,都被賦予了道德價值的內涵。
羅馬因為擁有許多古代雕塑的傑作可供藝術家研究,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學者和愛好者慕名而來,羅馬便成為新古典主義的雕刻中心。
一八三五年安格爾再度回到羅馬,成為羅馬法蘭西學院的院長。一八四一年回到巴黎以後,他站在學院藝術的立場,以學院的影響力毫不妥協的反對浪漫主義。他從事藝術教學,因而更重視美學,強調素描形態甚於色彩。但是在革命時代激烈質疑過去的氣氛影響下,安格爾有意將人體變形,卻遭受批評。
畫家將《拿破侖越過阿爾卑斯山》原作複製多次,從一八○一~一八○四年的這五幅畫裡,可以清楚看到大衛的畫風素描精確、色彩炫麗透明,絲毫不因複製作品而略減其嚴謹的態度,可作為繪畫史上珍貴的典範。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為基礎,在表現形式上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強調理性的表現,作品單純而明晰。其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細膩精密;題材多以古代神話、傳說,或表現歷史和現實的重要事件為主,借古代英雄的事跡表達勇敢、光輝等高尚品德和歷史的大場面。
羅浮宮博物館內收藏豐富,包羅廣泛,堪稱為藝術的寶庫,不僅激發人們對藝術的嚮往,也為其它藝術館樹立典範,在藝術和社會教育方面影響巨大。
傳統中最早的藝術學校是一五六二年時,喬治‧瓦薩裏(Giorgio Vasari,一五一一~一五七四年)在佛羅倫斯所創建的藝術學院(Accademia dell' Arte del Disegno),學生們在學院裡學習繪畫技巧,包括解剖學和幾何學。十年後另外一間學院:聖路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在羅馬創立。和佛羅倫斯的藝術繪畫學院相...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
從外觀看,浪漫主義的運動,被認為是反對圖解說明(還原論)的一個反應。浪漫風格派其先進者之一:哈曼(Hamann),德國人,他支持康德對智力劃線的主張。他說哲學的視野被人的精神所窒息,他主張知識的獲得不是得自理性,而是透過信仰與感情(Gefuhl),即個人存在的一體性中,而非獨立的理性所能企及。
許多造訪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的旅遊者,匆匆而來就是為了要一睹藝術大師倫勃朗代表作之一《夜巡》的真容。這幅畫不但是17世紀荷蘭繪畫藝術大師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最輝煌的作品之一,也是這位元元荷蘭繪畫黃全時代最具象徵性的藝術家從平步青雲到窮愁潦倒的轉捩點。
奧古斯丁(354– 430),在一本拉丁語有關教理的向列語句中,重新註釋了柏拉圖的觀念和波樂亭的觀念,即超感官也就是所謂形上美的完美觀念,這種觀念是與神(上帝)的一個最超越的美之觀念有關連者。美一如一切皆為上帝所創造,而世界自然也是上帝所創造。那麼,世界自然也是反映上天之美的光輝燦爛。
象徵,是人類所專有的。起始時間,我們大膽肯定:自從人成為人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在人的生活中,有多方面的接觸,如在大自然方面,天,地、山、河。天的方面,星辰日月、雲、雷、閃電、雪、風。動植方面與人接觸尤其多。人與人方面更是頻繁,衣、食,行動,彼此配合。這些接觸,都要有個稱呼,我須有個名字,你也須有個稱呼。張三、李四、我、你、他、男、女、老、少、父、母、姊妹、...
由日本、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科考小組稱,他們在修復被塔利班炸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及其附近的石窟群時,意外地在壁畫中發現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油畫,可以追溯至公元7世紀。
「啊!要是我能讓人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所有夜的恐懼和榮美;要是我能讓他們聽見空氣中的歌聲,沉默和喃喃細語;我們必須感受到無限的存在。這不斷升起、下沉的光的世界,一代接一代,它從不改變──想一想,這難道不可怕?它們不分軒輊的照在我們身上,照在人的喜悅和悲傷上,而當這世界消融而去,無情的見證這遍在的荒蕪的,唯有那賦予萬物生命的太陽。」
共有約 35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週二(6月25日)對香港、阿聯酋和馬紹爾群島的近50個實體和個人實施了經濟制裁,這些實體和個人充當了伊朗軍方的「龐大影子銀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