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上正向的人生之路

曾志朗(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每次参加青辅会办的活动,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因为这些活动除了表现青少年在现代较富裕的时代中,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之外,也都会把光芒照到周边隐晦不明的角落,把关怀专注到那一群在正规教育外环逐渐失落的边缘青少年。青辅会的同仁创造了好多媒合的平台,让这些个性不适应正规教育的青少年,有机会在另外的光环中,展现自己的天赋。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台湾升学主义盛行,为人父母者无不期望儿女们藉由高学历,成为人中龙凤,虽然近年来的大学录取率已接近百分百,但仍有一群青少年国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升学,根据教育部统计,每年约有五千名左右国中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不再继续升学,也有人勉强上了高中、职后,还是不适应正规教育而休、退学。

这些青少年只有国中学历,尚未成年,又缺乏工作技能,获得稳定工作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形成既未升学亦未就业的“双失族”(失学、失业),造成家庭、社会及政府的压力源,如果不给予妥适的辅导,将是国家未来人力资源的损失也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这些青少年当中,有很多只是因为无法融入学校生活、不爱念书;或是因为家庭功能不健全,无法提供孩子足够的爱,在偏差的生活学习下,让他们学会武装自己也放弃了自己。这些失学的孩子们,不是逃避社会,整天宅在家,就是费尽心思仍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甚至还因法律常识不足,受了骗或是做白工,更多孩子被帮派组织吸收,最后变成残害社会的蠹虫。

为了协助这群孩子,青辅会规划了“少年On Light计划”提供双失青少年职能培训的课程跟工作体验的机会,大器之所以晚成,是因为需要更多时间的雕琢,相信只要能适时伸出援手,拉他们一把,他们将来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

看了许多参与这项计划的孩子们的故事后,心中很是不舍,每个人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堪的过往,但也让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令人想像不到的韧力,在社工、辅导员与老师们的帮助下,他们愿意再次重回常轨,并相信自己的未来仍是有希望的。

其实,这些迷途的孩子们要的不多,他们只是需要感受到他人的爱、关心与重视,只要你我愿意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不论是无私的关怀或是工作的机会,就能多帮助一个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走向正向的人生之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人父母的您,是否曾想过您给予的爱,孩子接收到的那种感受是爱吗?我曾经问过家人,知道我爱他们吗?每个人都说知道我是爱他们的,但心里的感受却似乎都不是爱!先生说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压力;儿子说我给的是种知识;女儿说是啰嗦。您呢?您知道您给的爱,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吗?
  • 曾经有一个妈妈忧心忡忡地跑来找我:“怎么办?我该怎么帮助他呢?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快成了自闭儿了,我该怎么辫?”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