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赴汤蹈火

郑介文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62
【字号】    
   标签: tags:

【释义】赴:奔向;汤:开水;蹈:踩。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例句】为了解救金军铁蹄下受难的百姓,岳飞率领岳家军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近义;反义】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畏缩不前 贪生怕死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议兵》。西晋时期,嵇康曾与山巨源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想请嵇康也出山。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

在信中他还表示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他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化服从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山林、向往草地。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

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司马氏朝政的言论,有人报告了朝廷,他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纪元前663年,山戎国联合孤竹国攻打燕国。燕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答应了燕国的求援,自己亲自率军出战。
  • “一傅众咻”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傅”是教导的意思;“咻”是喧闹、吵扰之意。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故事如下。
  • 【原文】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 又过了五天,桓公身体疼痛难忍,就派人去找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良医治病,当疾病在皮肤时就及时医治,这是因为刚显露苗头就要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及早地予以处理。
  • 失去大将龙且,项王十分害怕,于是派人前去规劝韩信,希望他能反叛汉王刘邦,投靠自己。韩信辞谢说…后来,文中的“言听计用”演变为“言听计从”这句成语,用来形容非常被人信任。
  • 别人为官一任,平安一方,而他却是“唯恐不乱,乱可生财。”
  • 谢安40多岁时,家族里不少当官的人死去,或被朝廷贬为平民,谢安对自己家族的不祥命运,感到不安。
  • 刘邦大败,逃到下邑,闷闷不乐,心情非常沉重。
  • 孟子讲了一个故事
  • 梁武帝天真地认为,只要使用适当,不会出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