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傅众咻

云开
font print 人气: 4715
【字号】    
   标签: tags:

“一傅众咻”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傅”是教导的意思;“咻”是喧闹、吵扰之意。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故事如下。

春秋战国时,孟子至宋国,发觉宋国国君左右贤臣甚少,于是准备离开宋国。宋国大臣戴不胜想要挽留孟子,并表示欲将一位名叫薛居州的贤士推荐给宋王,大家一起努力辅佐国君。

孟子婉拒了他的好意,并对他说道: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如果有一楚国大臣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方言,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回答道:请齐国人来教。

孟子又接着说:就是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说齐国方言,可是如果众多楚国人却用楚国方言吵扰他。这样的话,即使天天拿鞭子打他,要想让他学好齐国方言,也不可能。但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方言也不可能。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那么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但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那国王又能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戴不胜听罢,不得不点头称是。

“一傅众咻”就是从孟子说的“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简化而来。原指一人教诲别人时,众人却在一旁喧嚣干扰;后来比喻学习或做事时受到干扰,不能有所成就;或者用来比喻:负面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这个成语典故在历史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写法如:“众楚群咻”、“一齐众楚”、“齐傅楚咻”,其意义和用法都和“一傅众咻”完全相同。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想:社会环境特别是周围多数人的言行,对一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在语言学习上是这样,在道德修养上也同样如此。在当今这个充满了各种不良因素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希望提高自己心性的人都只有尽可能的保持正念,尽量不接触那些不好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而当父母做家长的人,也要尽力为孩子开创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和范雎,共同辅佐魏王,但范雎的品行、学识都在须贾之上,因此,须贾很嫉妒他,总想加害于他。
  • 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吴语》。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和齐国后,便与鲁、宋、晋等诸国的国君,在黄池相会,准备在会上以强大的威势,压服晋国,取得霸主地位。
  •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要陪魏王的儿子,去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庞葱深知魏王容易偏听偏信,担心自己一走,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蜚语。
  • 西晋时,有一个渔夫,沿着小溪,划船打鱼时,不知不觉走到桃林的尽头
  •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据说还在伏羲氏之前。
  • 20年后,刘倩娇成为汴梁有名的歌妓。
  • 被贬在新州当官的曹咏看了,气得七窍生烟,但此时,他的靠山秦桧己倒,也无可奈何。
  • 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8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
  • 春秋时,卫国的公子州吁,谋杀了自己的兄长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 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给他讲了个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