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6日讯】
“你怎么那麽不争气?要把我气死呀!”——这就是某些家长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做父母的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切实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自己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要理性地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动力,期望过高也会因实现不了而使孩子的信心受挫。自信心对孩子整个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父母是子女树立自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幷始终将此放在教育的首位,从多方面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

  2、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卫生知识。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随意给孩子的学习“加码”,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学”与“玩”,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3、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是尊重其人格的表现。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子女,应当允许子女有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选择,但要注意因势利导。同时可以有意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培养子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正视和承认孩子的价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对孩子身上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加强引导,不能动辄斥责,也不能用极端否定的评价去评判孩子,更不能斥责和打骂,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和自卑心态。这也是造成父母与子女无法沟通的主要原因之一。

  5、将爱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真心的、是发自内心的,但这种爱要让孩子有切身的体验才有效。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局限在物质上,更不能一味地袒护孩子的缺点。“严是爱,松是害”,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只能是溺爱。所以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也是爱。

  6、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教育的—致性。家庭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而引起的,这不仅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要保持—致的原则,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7、注意与学校加强沟通。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既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误解和矛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商机、收割机、危机
    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 新加坡政府今天推出一项名为《买房加教育》的扶贫计划,打算在未来的五年内拨出二千七百多万新元(一千五百多万美元),帮助低收入的家庭。据估计,符合扶贫计划条件的家庭大约有三千四百个。新加坡社会发展及体育部发布的文告公布了这项扶贫计划的详情。
  • 据中国大陆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透露,截至目前,今年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只有七成六,除去一些自主创业和临时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履行签约手续,现在大约还有五十万左右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袁贵仁在北京举行的一项会议指出,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高校大学毕业生中,以来自农村的、信息渠道和社会交往较少的居多。今年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为百分之七十六,创近年新低。据统计,一九九六年至二00二年,大学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百分之九十三点七、百分之九十七点一、百分之七十六点八、百分之七十九点三、百分之之八十二、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
  • 中国大陆博士生已有十二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至二○一○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五万人,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被形容是“博士大跃进”的博士人数激增现象,也让大陆学界担心未来的人才素质将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华文摘网引述黑龙江晨报报导说,整体教育水准提高是全民族的大事,但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中国的博士若以这样的速度激增,即使能保证质量也会大材小用,最令人忧心的是,以往一个教授带领两、三个博士生,现在一个教授带二十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而这些博士生日后都将为人师表,除非自学成材,否则,未来的教育素质恐怕是一代不如一代。
  • 唐太宗很重视雅乐正音,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于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孙校正宫商,起居郎吕才研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证律吕。让他们删去那些芜杂散滥的,整理出标准规范的音律。于是,整理编制出来敬神的乐曲,庆功舞蹈,很快在国内传播开了。
  • 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教育这块一度圣洁的领地也出现产业化的趋向。记者围绕中国教育问题发来了系列报导,分析中国教育产业化、毕业就业、乱收费弊端、学术腐败以及留学、海归和中国民主化的关系。今天刊登第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文凭在中国失去魔力。 中国古诗把金榜题名,看作是人世间的四大喜事之一,还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说法。说的都是只要努力读书,考上功名,一生一世便衣食无虞。纵观中国历史,学而优则士的思想,贯串各个朝代,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刺激,使无数中国学子相信,只要发愤读书,就能发大财,娶美女。
  • 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香港人晚婚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去年男性初婚年龄平均是三十点五岁,女性是二十七点六岁。香港统计处发表的一九八一至二零零二年“香港结婚及离婚趋势”的报告显示,如今,香港男女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较迟才踏进社会工作,因而年龄较大才组织家庭。而男性初婚年龄平均数由一九八一年的二十七岁增加至二零零二年的三十点五岁,女性从二十三点九岁上升至二十七点六岁。
  • 〔自由时报记者刘力仁、许敏溶╱台北报导〕教育部昨天邀集五十九所国立大学,商讨行政院打算收回国立大学闲置土地利用事宜,将由各国立大学在九月底之前提出闲置土地利用计划,先后送交教育部和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查,如审查未通过,行政院将予收回再做利用。
  • 亚洲开发银行指出、全球化给亚洲教育制度带来了重大挑战。 *巴柬儿童入学率亚洲最低*
  • 香港四名中学生再度扬威国际,他们分别在“第十五届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金三铜奖项,也是本地历年最佳成绩。教育统筹局发言人今天透露,代表香港参加刚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IOI 2003)的四位同学分别是,就读拔萃男书院的廖志敏、就读圣若瑟英文书院的方学能、喇沙书院的林锡明和皇仁书院的曾广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