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对儿童的情感伤害不容忽视

周正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讯】父母往往将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所以衣食上也常常费很多心思。可是,当孩子不听话时,却也难免对其发脾气。据《纽约时报》2004年11月9日报道,父母对孩子大吼可能成为一种感情发泄。研究人员发现,当孩子的父母时不时的提高嗓门,甚至夹杂着羞辱、嘲笑、或讥讽时,孩子容易变得沮丧、忧郁、甚至导致暴力倾向。

报道中说,对孩子殴打所造成的后果已经有很多研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对孩子在情感上辱骂造成的伤害也同样深。孩子有时候就是不听话、顶嘴、不干活,甚至与其他孩子打架。所以即便很耐心的家长在忍不住时也会大吼几声。然而,当父母在指责的语气,方式不妥时,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在2002年就已经提醒儿科医生要注意孩子心理上是否遭受过不公正对待。

据《正见网》2004年11 月14日报道,美国儿科学会的这份报告是综合了多项研究结果所做出的。报告中指出,对儿童长期的不公正对待会扭曲其性格。而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1年报道,对儿童情感上的伤害是导致其精神病的最重要因素,危害要超过身体上及其它的伤害。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家庭研究所(Family Research Laboratory)负责人Straus介绍说,孩子遭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将影响到日后他们处理自己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又据《新科学家》杂志2004年10月29日报道,儿童在被不公正对待后将影响到他们的今后。报道中说,科学家已经知道人们在语言或行为上被欺负后,易患忧郁症、过分忧虑、或有暴力倾向。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家Matthew Newman发现,当青少年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则可能会产生暴力倾向或用饮酒等方式来去心中不平。

报道中说,当儿童在受到被不公正对待后,如果能够得到关心─不管是来自家庭、朋友、还是学校─都会起很大作用。而当没人关心,没人可以倾诉时,所受伤害最深。

近年来社会风气令人担忧,青少年出现的问题更是严重,如何为孩子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就成了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俗话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那我们又在上面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呢?这些又会对孩子将来造成什么影响呢?

据《明慧网》2004年11月13日报道,13岁女中学生李清清家住重庆江津市珞璜镇周武村9社。其母亲曾凡书生前是江津双福镇响堂中学教师,因修炼法轮功先后六次被绑架迫害,并于2001年正月初二在江津东门洗脑班被迫害致死。在李清清父亲病故,又失去母爱的情况下,由于社会及媒体数年来对法轮功的诬蔑和造谣,小朋友们也不敢同她玩。幼小的清清承受不住残酷的打击,喝了100毫升农药。(所幸该农药是假药才没让死神夺走她的生命。 )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坚持信仰和良知,大陆已有超过1100名法轮功学员受迫害致死,更有超过10万名被非法送入劳教所。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不知有多少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的惨剧;又有多少儿童由于无辜亲人遭迫害处于生活凄苦的同时,在其刚刚开始的人生之路中罩上了抹不去的阴影。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也许,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孩子多一点关怀,少一分伤害。

参考资料

http://www.nytimes.com/2004/11/09/health/09yell.html?pagewanted=all
http://www.newscientist.com/news/news.jsp?id=ns99996600
http://minghui.ca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11/3/29785.html(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中华网10月3日报道)在百名儿童的朗朗读书声中,第六届北京图书节昨天在地坛公园正式开幕。新一届读书形象大使——京味作家刘一达、北京交通台节目主持人刘思伽到场。现场首次公开了图书节节徽、吉祥物和首唱节歌《海阔山高》。
  • 大纪元记者周树人编译报导)明年1月起,澳警方将收集全国狎童和其他严重性侵害疑犯的信息并纪录在案。这项名为“澳洲全国儿童犯罪记录”的系统于2年前由纽省创建,其中包括有关狎童、儿童杀人犯以及儿童卖淫及色情的罪犯纪录。目前,该条令已得到昆省政府的认证及签署,预计届时还有其他各省的加入。
  • 容祖儿昨日出席保良局的义卖奖券活动,而她亦被委任为“儿童助养大使”。祖儿表示,过往亦有助养联合国的小朋友,对方是一名六岁的黑妹,但至今她未有跟这个养女见过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