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钟鸣漏尽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3日讯】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进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相互信任,少年人都能得到关怀。”
  • 有一次,会稽灵宝寺请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佛像。佛像刻成了,围观者都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怕别人不好意思提意见,戴逵就躲到屏风之后,听取参观者的评论、意见,然后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
  • “松柏之志”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 “强作解人”现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 读了陈奎德先生的《“叶公好龙”与“胡公好宪”》,心中有些感触,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些不太遥远、至今仍和我们分不开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当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党还处于弱势时,曾通过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还有其他的载体不断地发出民主、自由的呼号,1945年9月,毛泽东初到重庆,即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的书面提问时明确提出,他们的目标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多么美丽动人的口号,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不明就里,纷纷倒向了这个会填词、打仗的一世之雄。数十年后,在经过了无数的浩劫之后,当人们蓦然回首,当年的空头支票不仅一点也没有兑现,而且正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一本叫《历史的先声》的书仅仅因为收集了这些当年的承诺,就遭到封禁的下场。旗号终究只是旗号,或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可历史的真相却不是毛泽东的“叶公好龙”,而是他本无诚意。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而已。
  • 杜荀鹤是唐朝末年池州(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贫寒,刻苦好学。
  • “刮骨去毒”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粮食。孔子说:“给他母亲一釜(六斗四升)米吧。” 冉子嫌少,请求再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一庾(十六斗)米吧。” 冉子还是嫌少,就自己拿出五秉(一秉是二十四斗)米送给了子华的母亲。
  • 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