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牧豕听经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1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6日讯】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

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出自《后汉书﹒承宫传》)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强作解人”现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
  • 读了陈奎德先生的《“叶公好龙”与“胡公好宪”》,心中有些感触,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些不太遥远、至今仍和我们分不开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当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党还处于弱势时,曾通过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还有其他的载体不断地发出民主、自由的呼号,1945年9月,毛泽东初到重庆,即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的书面提问时明确提出,他们的目标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多么美丽动人的口号,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不明就里,纷纷倒向了这个会填词、打仗的一世之雄。数十年后,在经过了无数的浩劫之后,当人们蓦然回首,当年的空头支票不仅一点也没有兑现,而且正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一本叫《历史的先声》的书仅仅因为收集了这些当年的承诺,就遭到封禁的下场。旗号终究只是旗号,或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可历史的真相却不是毛泽东的“叶公好龙”,而是他本无诚意。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而已。
  • 杜荀鹤是唐朝末年池州(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贫寒,刻苦好学。
  • “刮骨去毒”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粮食。孔子说:“给他母亲一釜(六斗四升)米吧。” 冉子嫌少,请求再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一庾(十六斗)米吧。” 冉子还是嫌少,就自己拿出五秉(一秉是二十四斗)米送给了子华的母亲。
  • 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 “善游者溺”形容人自恃本事而惹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