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薏苡明珠

天星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7日讯】成语“薏苡明珠”、“薏苡之谤”与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一段冤案有关。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奉令去南疆(今广东、广西等地)平定叛乱。马援在交州时就常食用薏苡的种仁-薏米,认为它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薏苡是一味中药,也可食用,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优,马援在班师回朝时,就特意带回了一车薏苡籽,准备用作种子来种植。由于薏苡籽实呈卵状或球形,直径5-7毫米,外包有似珐琅质的硬壳,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的重用,这般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贤妒能,就上书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归为己有。汉光武帝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辞,龙颜大怒,传旨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使马援的妻子马夫人不敢报丧,偷偷的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连以前宾客故人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后世以“薏苡明珠”、“薏苡之谤”比喻忠良蒙冤被谤。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滥杀忠良,重用酷吏,引起了一些大臣和皇族的不满。
  • 、为什么需要公民权利

    1.公民权利的产生

    在世界上,凡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着同样涵义的成语在世代流传:“不自由,毋宁死”。

  • “城下之盟” 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 惠能走出来,坐在大石头上。惠明行礼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以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我说给你。”良久,惠能说:“不想好事,也不想坏事,真能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了吗?
  • 齐襄公的表弟公孙无知的父亲去世得早,襄公的父亲釐公很喜欢公孙无知,以太子的待遇对待他,齐襄公很妒忌。齐襄公一当了国君,马上就除去了公孙无知的待遇。
  •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所以说,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 “戴罪立功”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 张籍是唐朝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早年家境清寒,喜欢读书,贞元十四年中了进士,8年后得到个太常寺(唐朝掌管宗庙礼仪的一个衙门)太祝的小官,当了4年太祝后,张籍患眼病,近乎失明,当时人称“穷瞎张太祝”。张籍一生官职低微,这使他很了解百姓的疾苦。
  • “度外之人”指与某人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