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最大的祝福

黑幼龙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多年来,我写过很多本书,而且其中有好几本书也是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理念,但从没像这一次,有着特殊、奇妙且难以解释的复杂心情。

小儿子黑立行在美国结婚的时候,有一个亲戚从美国墨西哥州来参加婚礼,他告诉我:“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点都不羡慕,但我最羡幕的是你有这四个好孩子!”当时我连声说不敢当,但我必须承认,内心其实是非常安慰满足的,而我的母亲也说过同样的话,妈妈都会跟我说:“龙龙啊(我的小名),你生这四个孩子真好!”。

还有一次在机场,一群空中小姐认出我,说要跟我拍照,拍照的时候一位很漂亮的空姐问我说:“黑先生,你的孩子都结婚了吗?”我说:“是啊,都结婚了。”结果她说:“好啦,那我们没希望了!”然后就很失望的离开,让我不禁失笑,但觉得很开心。

出版《黑幼龙慢养教育》和《黑+的幸福秘密》这两本书不是为了炫燿自己的孩子有多棒、多与众不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二十年前,我们和四个孩子都还住在美国,孩子们正是青少年时期,有一天,我们的几位邻居还一起到我们家抗议,说我们对四个孩子管教不当,会带坏他们的小孩,我那时心情真的好低潮,甚至很气、还想跟邻居吵架。

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们也曾走过孩子叛逆、行为最恶劣的岁月,其实我并不喜欢教别人怎么教养孩子,因为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不一样,而且大家对所谓“好孩子”的定义不同,是很会念书的孩子,就叫好孩子吗?

像我的四个孩子,老大老二出生的时候,我还在空军,太太百龄在卫生署上班,每天早上我们就把一大叠、两三包的尿布准备好,送到托儿所,晚上才去接他们,回到家后,我和百龄一个人煮菜,另一个洗尿布,遇到下雨天,尿布晒不干,又怕电费太贵,只好用木炭来烤尿布,现在回想我们老是用木炭烤尿布,竟然没有二氧化碳中毒也算幸运的了。

就这样夫妻两人分头忙到小孩睡觉后,才有时间可以坐在床边聊聊天,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回忆。我也相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老大和老二,他们许多价值观就会跟老三及老四不一样,如果父母亲能够注意到这一点,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环境,自己就会少掉很多烦恼。

我们也曾走过孩子叛逆、走过孩子最不听话、行为最恶劣的岁月,经历过最糟糕的黑暗期。日子真的很苦,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回忆。

摘自: 大好书屋出版《黑幼龙慢养教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早上接受中广吴瑞文访问的时候,他在节目中问我要选播的二首歌曲,为什么要选“感恩的心”与“夺标”(My Way)?
    我当时回答说,回想这一生,我真的好感恩。
  • 不只是婚姻,工作、读书都必须为自己负责,如果希望孩子能够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那么我们在教养小孩的过程中就必须给他们自由选择、勇于承担的机会。

  • 有一个理论认为,孩子的生命有一个自然律,而这个自然律来自周遭的人怎么看待他。有一个爸爸带着一个智能障碍的小朋友到社区散步,路上经过一个棒球场,智障的小朋友问爸爸:“你觉得他们会让我上场比赛打球吗?”爸爸知道机会很小,但他还是去问问那个领队,那个领队说:“现在是第九局我们落后三分,我们设法把你的孩子排进来好了。”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