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巧言令色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614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
(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刻意说出甜蜜中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心。”

【研析】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要谨慎小心,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反对言不由衷,说话办事随心所欲,或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延伸思考】
1、你喜欢听别人对你说称赞的话吗?找一找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
建议思考方向:个性可能是一说就炸,充满虚荣心作祟,这样会间接导致对方造口业……

2、你喜欢对别人说好听话吗?为什么?要如何说才符合“真诚”而不虚伪?
建议思考方向:真诚说出的好话和讨好别人刻意说出的好话,其背后的用心是天壤之别,且最终的效果也不一样,真心为对方好而说出的话,就算是忠言也不逆耳,反而会让对方敬重与珍惜。(教师可以分享唐太宗和谏臣魏征的故事)

3、当别人意见和你不一致时,你会如何表达自己?
建议思考方向:
◎与其随意附和,不如真诚表达自己,也善意理解别人,学习尊重却不苟合。特别是学生于同侪之间很容易因为“一帮哄”壮胆去做坏事。

◎“少数服从多数”站在真理的角度去衡量,并非绝对正确。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持住是非善恶的衡量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而失去做人的准则。

* * *
【讲故事时间】

口蜜腹剑

李林甫为唐玄宗时的宰相,他善于逢迎,因而取得玄宗及其亲信的欢心。李林甫平时和人接触时,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好话,实际上,他却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日子一久,人们发现他的伪善,就在背后都叫他“口有蜜、腹有剑”。

有一次,他故做亲切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蕴含大量黄金,倘若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尚知情。”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禀告玄宗,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找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但是华山是具有帝王风水特质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劝您开采的人,恐怕不怀好意啊;我很早就想把这件事告诉您,但是为了大局着想,始终不敢开口啊。”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忠君爱国,反而对李适之大为不满,便逐渐疏远他。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切合实际的。因为他经常表面上称扬别人,暗地里却陷害别人,因此世人都说他口中有蜜,腹中藏剑。

【注】:李林甫,(?-752年)陕西人,唐朝宗室,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孙,小名“哥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宝十一年(752年)间担任宰相,追封太尉,扬州大都督,人称“口蜜腹剑”。后来人们多认为他正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奸臣的代表。

——————–
笑中有刀

唐朝中书侍郎李义府,平常为人忠厚温和;而且不论和谁说话,总是面带着微笑,表现出十分诚恳的样子。其实他心地刻薄、奸诈,常以阴险的计策来陷害好人。日子一久,大家也发现了他的假面具,就说他“笑中有刀”。

“口蜜腹剑”和“笑中有刀”这两个故事的含义是一样的:形容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外表显现得很好,很讨人好感,内心却尽想些坏主意来谋害人、算计人。这样的人是不会具备什么仁德之心的,正如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仁矣。”

【课后作业】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修口”?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因为不修口而遇到一些麻烦事,或者是因为你修口了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扰?请于下回上课时,和大家说说你的小故事。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荀子•劝学篇》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内省”的重要。以最务实的的方法,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加以检讨反省,精益求精。透过这样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一步一脚印地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林放(1)问礼之本(2)。子曰:“大哉(3)问!礼,与其奢(4)也,宁俭(5)。丧与其易(6)也,宁戚(7)。”(论语•八佾第三)
  •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论语•公冶长第五》)
  • 意、必、固、我,都是私心。让人只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管是否伤害了他人,损德造业。私心越重造业越多,这个生命便要从高层的境界不断的往下掉。所以,对于要达到更高层人生境界的人来说,是必须要去掉它的。
  •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论语•学而一》)
  •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论语•里仁第四》)
  • 曾子(1)曰:士不可以不弘毅(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 蒋慧云的小书包
    这诗是王维的一次美好的夜游经验,我们一起来领略诗人的那个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们跟着王维一起去夜游的话,也能有一样的经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