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
的确如此,工作以外不该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不工作则是为了享受生活,两种目的缺一不可,各有所长,如果少了优雅生活的帮衬,工作的真实性便该打点折扣了。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波斯作家蕯迪说:“幸福的人既播种也有收获;不幸的人努力至死,留下所有的财富。”这大约便是与富有者的分野了;有钱的人,一生努力赚钱 却绝少用它,死前才明白自己的一生一无所有。富有的人,生前花用这些钱,是个有闲人。
有个误解一直存在人们心灵,以为什么事都非钱不可,于是很努力于赚钱这一件事,忘了用心更重要;多数人因而只活在咫尺之地,奔驰在家、公司之间,用车当流动监狱。
陶渊明在他的《杂诗十二首》中提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盛年不重来,更令人伤感的是,人生也不重来呀。
工作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但至少多出一个好处,就是反省。想一想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到底那里犯了错,该怎么修正?
即使钱有一大堆意义,但至少真该有点钱,可以用来花用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看来工作还是有其必要,但必须想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想法:“只要有一天,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并且用心去做,从此你的工作与生活,便会添加奇异的色彩。”
钱的价值长久以来都被过度上纲,以为它很万能,缺它不成的,只是有了钱之后就真的代表进驻安全岛了吗?
工作很苦,为何不索幸不工作?这种想法与晋惠帝一样蠢,只会问食粥的人为何不食肉糜?如果可以选择,多数人会选择不工作但有钱领的活儿。
工作的伤害不止一桩,研究得出,一般人对工作大约都有着负面的评价,比方说:
工作这么多年,赚到了什么?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忙碌、烦乱、疲惫与焦虑难安等等,难道这就是工作的目的,当然不是,但又不得不工作,该如何是好?这些年来,我确立了一项标准,把工作当成享受生活的介质。
谁还记得工作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好生活,我们废寝忘食戮力工作的同时,却迷失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