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
张僧繇平日是手不离笔,把夜晚当作白天,日以继夜地努力作画,而且老也不觉疲倦,很长一段时间中,他都不得闲。因为他这么下工夫的努力不懈,所以他画道、释、人物、龙、马等,无一不工,而且大都作卷轴画和壁画。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顾恺之晚年的时候,画人像就不再点睛了,人家问他为什么时,他总会说:“不能点!不能点!这人像要一点睛,马上就会动起来开口说话了!”
顾恺之多才多艺,善作诗词、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绘画。因为他的才华多元,当时的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端阳故事图》册,表现了有清一代大众化的端午习俗。宫廷画家陈扬的绘,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柔和典雅,展现民俗趣韵。
世人都知赵孟頫,鲜知其妻管道昇。管道昇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女,她曾以一首诗,使有外心的丈夫回心转意:“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件作品虽然巨大,但画面给人感觉愉快、宏大,并不暗沉、萧条,例如画中的松叶十分茂密,与郭熙《早春图》中的蟹爪枝给人萧条的感觉、或春芽才刚冒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幅画像是夏天,生机勃勃,且声音很多,画中可以感受到泉水汩汩、松风摇曳、主峰两侧、山凹处、山峰处都有流泉,呼应了画名中的“万壑”。
对历代众多墨竹画家而言,竹子不单是他们美学审视的对象,也是画家人格的反映和写照。画竹已由写实、写意而进入了艺术与人生观的表现层面。这些墨竹画家把墨竹推上了艺术之巅,促使墨竹在中国绘画史上站定一个重要席位。
在中国,竹子被喻为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君子。人们把梅兰竹菊合称花中“四君子”。另有一种“岁寒三友”的说法,指的是松竹梅。在风雅这一区块中,竹子从不缺席。
冬至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庆佳节宛如过年。古人在冬至还做些什么呢?怎样过节呢?让我们来看一些名画,体会冬至的义涵和节俗。
华夏丹青艺术发源于中国古老的半神文化,其艺术风格与精神,展现了绘画深奥的内涵,及各朝代社会文化特质。 五代、宋前期绘画延续、衍生自唐朝,技法、观念趋于完备;山林文学与自然山川的体验,深深影响了中国山水画。 元代神灵劝诫题材变少,兴盛的人画家画作中,仍然有着一种高洁、脱俗。至明末徐渭,不满世俗、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以夸张手法所作之作品,在绘画史上留...
古老的华夏文化是半神文化,由神派黄帝来主掌人间。 也许为了点缀他的威严,也许被赋予传播文化、智慧种子的天命,于是,大臣史皇在黄帝衣冠上点缀彩色花纹,开创五彩之绘。 而另一位大臣仓颉,从天地山川鸟兽获得灵感,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对道家与儒家而言,山水之间有着无尽的智慧。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艺术领域,自绘画至陶瓷都不乏山水的千姿百态。其中,几十件柔翰墨彩的佳构,目前正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第三期展览中精彩呈现。
五代至北宋的画家黄筌给儿子留下了精湛、精细的写生画稿示范,《写生珍禽图》,从其中,后人可以看到他的画艺如何再现造化之妙。
在中国绘画领域里,将月色入画虽然不易,也不乏以赞颂月亮而名传后世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幅画月名画。
历代画家以之入画,以画传世,秋日更华美,秋意更浓重。我们挑选了三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请大家从不同角度走入画家的世界,来共品三代金色之秋!
让我们随着艺术家的诗章、画作,“坐游”秋日--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李白诗《古风》:“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这个被李白赞为既峻秀又美如芙蓉的华不注峰,又被元人赵孟頫为了安慰友人而画入《鹊华秋色图》中。展开了秋天里的诗情长卷……
《江帆楼阁图》无一毫尘俗气,艺林中有千里,成就得到历代名家赞赏。本文细说《江帆楼阁图》表现手法,忠于原物的工笔法,傅色古艳,笔墨超轶,传经久远,深透绢背,有入木三分之妙。
中国名画欣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知多少?我们此次要介绍的青绿山水,是唐代李思训的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采薇图》,乍看之下,会以为是个很浪漫抒情的画作,其实非也。它是宋朝画家李唐表现殷商末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作品,这幅画有导正人心的作用,也是李唐晚年人物画中最杰出的创作,留与后世的南宋名画之一。宋高宗钟爱李唐的画……
赞叹“翠玉白菜”巧艺的内行人,也要看看这幅宋代名作,《野蔬草虫图》,这是宋人古典写生画中的惊叹号!宋代重视写生技巧、掌握造化神工,这件作品展现了写生的生态、生理、意趣,成了后来“清宫之宝”。
《汉宫春晓》描绘了114个人物,在画家有序的安排下,汉宫嫔妃及侍女次第出场。《汉宫春晓》不是静态的,展现种种情节,增添了很多历史想像空间。
我们发现,画家留下的众多牡丹花杰作中,最能打进人心深处的都是那些看起来仿佛一直在风中自在地翻飞的作品。在这些画面中,叶子不与花朵争锋,只素净地以花青为主去作单色变化;那片片柔到极点但不纤弱的叶子,似乎都在随风摇曳、飘转。
古云:“画如其人”,通过画作,更能体现画家的气质、禀赋、修养、品味和境界。恽寿平为了要让画中似乎能带有花香,有意识地设色明丽,用色鲜洁纯净。又因他人品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凡此种种都能反映到其画作中。所以他画的牡丹别有一种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清澄明朗、高雅脱俗,缘由就在于此。
东汉时有一位才女班昭,字惠姬,是大文豪班彪之女。班昭因家学渊源,才德兼备,曾多次被汉和帝召入宫中,令皇后与诸贵人拜她为师,跟她学诵经书典籍,所以又号“大家”。早年因随夫姓,人们称“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妇女称为“大家(姑)”)
乾隆49年,乾隆帝下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八百里加急令”,传令将一个人护送上京,不得延误!到底“八百里加急令” 为了何事而发?
苏轼和米芾是多年好友,交情甚笃,苏轼曾经造访过米芾。在绘画上,米芾认同苏轼对文人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点,也将以写意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书风带入画中,进而和米友仁共创了“米点皴”“米家山水”的画法。
米芾痴爱奇石,镇日沉溺其中,须臾不离石,加上性情旷达,常做出一些不能被旁人理解的事情。幸而有宋一代,社会上富涵艺文气息,一般人普遍都敬重艺术家,所以对他的一些怪异举动,虽不能完全接受,也大都能予以包容。
据史料,米芾六岁就已熟读诗百首,七岁开始学书法,十岁能写碑文,二十一岁就当官。可见他的天赋资质之优。但因为他有许多怪癖,有许多异于常人的习性和嗜好,因此也被称为“米颠”。
玉山伯以一生之力静观花鸟,更及写生珍禽异兽。有人赞誉玉山伯“墨泼起鸟声”;说他画虎“未啸已风生”,见他画雀更是“一绝”,鸟语花香的画作动人心弦、发人幽情。随著作者的诗情画意一起来顾赏。
俗语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玉山伯提倡的是“专注”观察万物,“知天、知地、知物”,静下心来“写生、写神、写意”。除了美术的技法,文学、文史、民俗风情的历练修为,即是“大师”有别于“画匠”之关键。一起顾赏林玉山“静思人物画民俗”之画。
共有约 1108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周四(4月25日),美国国会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两位主席发布联合声明,纪念“四二五请愿事件”,并要求中共停止对法轮功长达25年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