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茶画与茶文化

穿越茶画懂茶文化 唐代怎么煮茶喝茶?

茗留丹青水墨间
作者:任采真
水墨、丹青与茶韵、茶意完美结合成了茶画,纪录了盛放的中华茶文化。(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388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水墨、丹青与韵、茶意完美结合成了茶画,轻轻舒展开茶画,可以捕捉到中华饮茶文化的发展足迹,融会了文人雅士甚至帝王的闲情逸致。从茶画中,可以看到茶在历代“盛放”的朵朵芳葩;更有趣的是古代茶画也可说是茶史的“别传”,写真纪录了茶文化,让我们能在趣味中去认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源远流长文化

茶本作“荼”,茶古来有许多种称呼 ,陆羽《茶经》说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可药[1]、可饮,茶可助修行、也助会宴之兴。

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pixabay)

三国时东吴的第四位皇帝孙皓爱举行飨宴,留下了一则“以茶代酒”的记录,《三国志·吴书》说孙皓一开宴就是一整天,与宴之人喝酒要达七升,其中臣子韦曜不胜酒力,仅仅能饮二升,所以孙皓有时“密赐茶荈以当酒”。可见三国时人就懂“饮茶”了,但是还未能见到当时留下的详细饮茶法。

唐代茶画中的茶文化

煮茶

茶的作法、饮法,在唐、宋、明几代都留下了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陆羽在《茶经》中提倡煮茶,煮茶成了唐朝主要的饮茶方法。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萧翼赚兰亭图》中,就有唐人煮茶的场景,此画因而被视为中华民族最早的丹青茶画,也是了解唐代茶文化很宝贵的文献。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传世的是宋代摹本。(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萧翼赚兰亭图》一画因为画了《兰亭集序》流传的故事而广为人知。王羲之的传世之宝《兰亭集序》传到了第七代孙--僧人智永手中,在智永年近百岁之际又密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此时正是唐太宗在位时。唐太宗很爱赏《兰亭集序》,然而怎般的高价也换不得这幅墨宝。御史萧翼乔装书生和辩才结识,之后在永欣寺巧智从辩才和尚手中“赚”取《兰亭集序》。画中描绘萧翼访辩才和尚,主客两人正谈得专注、投入。在此际的情境中展现了一些唐代茶文化的实貌。

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煮茶”招待客人正即席演出。因为那时喝茶的过程不像现在冲茶、泡茶这般简便,至少要从备水、备风炉、炙茶饼开始,颇为耗时,煮好茶讲究趁热饮。我们看画面的左侧有一老者正在茶铛(音“撑”)里“煮茶”,手中拿中竹䇲,下方是彷如古鼎形的三足“风炉”[2]。另一个年轻的侍者准备了二副茶碗等着分茶给主、客。一旁有一个架子,陈列各种茶器,就是《茶经》介绍的“具列”,由纯木、纯竹制成,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上有个包着红纱绢的“罗合”,就是收装茶末的盒子;旁边有个茶碾,内有轮轴、外有放茶末的长方盒子。陆羽推荐最好的茶碾是橘木作成的。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辩才和尚旁边一老一少正在炉上备茶以用来待客。(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煮茶前,将炙过的小茶饼用茶碾来碾成末,再用罗纱过筛取茶末。煮茶要讲究水的热度与投入茶末的时间点。当水底升起如鱼目的水泡时是初沸了,掌握初沸时机在水中加盐调味,等见到茶铛或茶铫[3](音“掉”)缘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这就是二沸了,这时从中取出水一瓢备用,然后用竹䇲从热水中心快速搅动出漩涡,一面将茶末从中心顷入,状若飞马奔腾,溅沫飞出时快倒入刚刚取出的那瓢水止沸,然后略略等待孕育出茶的精华。在三沸之前就要把茶分到碗中,分茶时讲究均分“茶之华”。浮在茶汤上头的饽、沫、花都是茶之华--厚沫叫“饽”,薄的叫“沫”,轻沫称“花”。饮茶时,先欣赏这茶汤面上的饽、沫、花。读者们联想一下今人的“拉花”咖啡,我们的先人在千年前喝茶时就有高度的喝茶美学了。

这种喝茶美学也入了诗,元稹送给白居易的《一字至七字诗 茶》就这样描述:“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蘂色,椀(*碗)转麹尘花(*饽沫花)。”陆羽记载前人作茶的习俗,“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类),煮之百沸”,但是陆羽不爱这种习俗作法,他称三沸的茶汤就过老了,煮去沫的茶汤也不美,茶味也不对,好像是沟渠间的弃水罢了。

唐代时,不仅是文人雅士饮茶,禅僧也重茶,把茶当作帮助打坐禅修“除睡眠”的好东西,有类于“药”的功用。 唐人《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后来学禅的、一般人转相仿效,带着茶和茶具,到处煮饮,渐渐成了唐代风俗。后来禅门还留下了禅寺茶礼。[4]

会茗 乐茶会

茶也可能是会面的“理由”,例如茶会就是为了喝茶、品茶来的! 如唐人《宫乐图》(《会茗图》)画中展现唐代嫔妃们的宫中生活欢乐的一页。

在画中,“品茶”和奏乐休闲是嫔妃在此聚会的主戏,茶会加上音乐会,呈现茶与乐的性灵之会。长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茶碗,桌的正中间有一个大茶盂,一个嫔妃正取一长柄大茶勺舀茶汤倾于自己茶碗内。在这幅画中没有看到煮茶用具,这有可能是唐朝较早的一种饮茶法,称为“庵茶”。《茶经》中有记载,茶“贮于瓶缶(音“否”)之中,以汤沃(*浇)焉,谓之庵茶。 ”[5]就是用热水(汤)往瓶瓮中浇茶,焖过再倒出来饮用。

唐人喝茶的茶器,不用茶壶用茶碗,也称茶瓯。在《茶经》中的茶器中,有装热水用的熟盂,盛茶水的碗和装盐的鹾簋(音cuó guǐ,同“嵯轨”,圆形的瓶、罍)等这些瓷器,但是还没见到壶,茶碗是主要的茶器。

唐人《宫乐图》,茶会加上音乐会,呈现茶与乐的性灵之会。(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唐代的茶碗哪一种最上选?茶神陆羽赞颂的碗是“其瓷类玉、类冰”的青瓷。《茶经》道:“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越窑是唐朝、五代时浙江绍兴(隋唐时称越州)的产瓷窑,窑址主要分布于慈谿的上林湖一带。越窑烧制的青瓷器泡出的茶水颜色受陆羽点赞,他说瓷越州瓷“青则益茶”,“越瓷青而茶色绿”。

酷爱饮茶的唐诗人皮日休称茶碗为茶瓯,“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充满灵性光华。在诗人“茶农”陆龟蒙的眼里,光华韵雅的茶瓯,具有珪璧玉姿,又有“烟岚色”,把于阗玉都比下去了。从现存五代越窑烧制的“青瓷洗”上,可以看到唐人《宫乐图》中所使用的茶碗模样,其款式、颜色是一式的。据文献记载,“青瓷洗”是延续晚唐法门寺同式越窑秘色瓷碗的作品。

这是五代时越窑烧制的“青瓷洗”,是延续晚唐法门寺同式越窑秘色瓷碗的作品,可以看出来和唐人《宫乐图》中所使用的茶碗的款式、颜色是一式的。( 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文人茶会

茶也是宴会上不可欠缺的饮品、精神良伴,茶宴是以茶为主的宴席。唐、宋以来,历代文人会就是围绕茶会、茶宴的文人盛会。来看这一幅《唐人文会图》(本幅无名款)。

画中,竹树掩映的临水园中,文人会正进行着。园中设了大桌案,满桌子成组餐具与果品。主客围着桌子坐饮、树下立谈,人物神情雅俊,侍者端着茶伺候着。主桌前方专设一张备茶的茶几,侍者忙著作茶。

唐人文会图  轴(局部)。(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代有一幅闻名的宋徽宗《文会图》,与本幅结构、笔法都极为相似。另外,唐宋之间的五代后蜀的《丘文播文会图》中,也描绘了侍者持几、捧茶随侍的情景。这些文人会之画,都凸显了“茶”在文人会中不可或缺的分量。

从这些唐代的茶画中,可以看到中华饮茶文化在唐代兴盛的情境之一斑,这种盛况,绝对冠盖他邦,并且将延续后代,情采芬芳。

注释:

[1] 神农《食经》说:“茶茗宜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最早的茶被视为药材。《茶经》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2]《茶经》:“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3] 铫是一种有柄有出水口的小釜,方便注茶入碗。

[4] 元顺帝《敕修百丈清规》里,保留了南宋时期的禅寺茶礼。这一套点茶的礼仪和使用的茶具,在13世纪后期被日本来华的禅僧带回日本。

[5] 《茶经》:“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 ”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这两件史前玉圭——人面纹圭和鹰纹圭中,你可以发现惊人的史前玉雕艺术水准太亮眼了,令人惊叹的中华用玉文化,你知道多少?
  • 七千多年前玉璧就现踪了,它在中国大陆的先民文化中表现了一种普遍的共通性。为什么说玉璧在中华文化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玉璧这种玉器具有怎样的高格地位呢?玉璧的工艺技术有哪些精湛高超的展现呢?
  • 一般所说的“巧雕”要符合三个条件:材质出自天然,加以巧妙的创作,展现天人契合之妙,“翠玉白菜”就是这些条件携手之下造出的极品巧雕。“翠玉白菜”的“出身”和一位平民贵妃连系在一起。
  • “肉形石”和“东坡肉”异曲同工有妙合,看一眼“肉形石”,对东坡肉的相思就落到实处了,而且不受时光的腐败摧毁,因为“肉形石”是一块碧玉巧雕精品。
  • 六大传统茶叶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泡制它们?通过了解茶叶和泡茶的艺术,你可以发现这六种茶叶背后都有各自的魅力,并品味这些已流传数世纪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间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无需茶席的布置、无需服饰的搭配、无需佐以什么音乐。茶的冲泡与供奉已表现了看得到的美感与境界,茶的品饮已表现了看不到的香、味与茶性的美感与境界。
  • 茶事走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备的境地。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的里程碑,洋洋大观,丰富的内涵为人津津乐道,也为今人所继承。
  • 到了北宋徽宗年间,宋朝新巧精致的“点茶”发挥到了极致,成了全民的茶游戏。这其中,建盏扮演着什么关键角色?美在何处?
  • 品好茶、云南特色茶俗“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好茶、好品味,讲究身心三回味。从品茶说人生!三道茶,蕴味无尽;茶水里,碗转苦甜合五味,吃苦励志!藏味深长!
  • 踏青寻茶,嘉义高山茶园依傍着层叠山峦,长年山岚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好天气之时,阳光云影交错,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绵延弯曲的山坡上,满山遍野的茶树丛碧绿耀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