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目不識丁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421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時,張弘靖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軍政。當他上任時,當地百姓夾道觀看,看到他乘坐轎子,並非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大家都非常驚訝,也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因此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一舉動更加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尤其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和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常飲酒玩樂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士兵。讓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摘編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