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萬華 光彩照人 中國漆器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中華文化悠悠數千年,在世間留下了無數瑰寶,漆器工藝就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漆器」是指用取於漆樹的天然生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在中國,漆之為用有近萬年的歷史,漆之為畫飾距今也有近三千年。

從朱漆木碗,漆繪陶器到唐代的金銀平脫漆器,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寶嵌,清代的脫胎漆器,中國漆器經歷了七千年漫長又輝煌的發展歷程。

漆器圖案根據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簡練的線條或繁縟複雜的構圖表現,增強人或動物的動感與力度。黑紅互置的色彩產生光亮、優美的特殊效果。在紅與黑交織的畫面上,形成富有音樂感的瑰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一個人神共在、流動飛揚、變幻神奇的神話般的世界。

歷朝歷代的漆器

中國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國家,《韓非子.十過》篇就記述虞舜時的食器,「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則「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內」。

夏代之後,漆器品種漸多。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五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漆器工藝也得以迅速發展。當時漆器生產規模已經很大,但其生產工序複雜,耗工耗時,品種繁多,所以價格昂貴,被國家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並設專人管理。

漆器具有光亮潔淨、體輕、易洗、隔熱、耐腐等特點,不僅被用於裝飾傢俱、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應用於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等,在當時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

戰國時期的漆器色調以紅、黑兩色為主,其特點是「朱畫其內,墨染其外」。器內塗朱紅,明快熱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紅黑對比,襯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麗,呈現強烈的裝飾效果,器物具有穩健端莊之美。

漢代漆器也是以黑紅為主色。作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種又增加了盒、盤、匣案、耳環、碟碗、筐、箱、尺、唾壺、面罩、棋盤、凳子、几等,同時還開創了新的工藝技法。「丹漆雕几」之美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追逐對象」。

進入唐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價值被價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製作逐漸朝著華美富麗的工藝品方向發展。到了明清兩代,中國漆器發展到了頂峰時期,無論是漆器種類還是漆器工藝都極為豐富,作品題材多取自於自然界景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清代漆器與明代比較,也有明顯不同之處,明代漆色一般為木胎,呈暗紅色,花紋莊重渾厚,古樸厚重;而清代漆器則普遍使用鮮紅漆色,繁縟纖巧,並且與鎏金等其他工藝相結合,極盡雕琢繁複之美。

福建脫胎漆器

福建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三寶」。其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典雅別致,色澤瑰麗鮮豔,裝飾精細,結實耐用,具有碰不壞,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特點。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脫胎漆器則距今約二百多年歷史。相傳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裏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朽爛,但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不斷琢磨試驗,創造出最早的脫胎漆器。沈紹安因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脫胎漆器製作過程繁複: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製成內胎,以生漆作為粘劑,用夏布、綢布等逐層裱褙,連上兩道漆灰料,陰乾後脫去內胎,這就是脫胎漆器的雛型了;再經過填灰、上漆、打磨和陰乾處理等幾十道工序,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話稱「地底」,最後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種裝飾,才製成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質地堅固且輕巧,色澤鮮豔,裝飾性強,經受從沸點到冰點的溫度,仍可保持不變形、不脫漆,由此風行海外,被讚之為「珍貴的黑寶石」。據傳鴉片戰爭後,一個英國商人攜帶一隻高一米的脫胎大花瓶乘船回國,不幸遇風浪沉船,人遇救,花瓶卻沉入海底。三年後,英國商人不惜重金委託打撈公司尋回這只大花瓶,依然鮮豔奪目,光彩照人!

幾千年來,充滿魅力並獨具中國氣派的漆器作品,作為中國藝術史中輝煌的一頁,也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