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斕 形神兼備 中華瑰寶「唐三彩」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60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豔,國力的強大促使其各方面得到發展,陶瓷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中國唐代的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把這類唐代彩色釉陶稱為「唐三彩」。它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對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各種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製作成功的。經歷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展過程,到唐代時,終於燒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銅、鐵、錳、鈷等礦物作釉料著色劑,釉、裏還加入鉛作助熔劑,最後經低溫燒製而成。

從狹義上說,唐三彩是指唐代生產的三彩釉陶:即以白、綠、黃三種顏色為主要色調的陶器。但從廣義上說,由於彩色釉陶器是以單色釉開始,又逐漸發展到二彩釉,然後再演進為多彩釉階段,所以把這幾個階段的釉陶通稱為「唐三彩」。

也就是說,唐三彩有單色、雙包、三彩甚或多彩,呈色範圍泛及赭紅、黃、綠、藍、紫、褐、白等等,古代習慣以三為極數,故而用三彩代表多彩的意思。

唐三彩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在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自然垂流,相互滲化,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發展的三個階段

唐三彩從唐初開始製作,其間經歷了初創走向成熟時期、高峰時期和衰退時期三個歷史階段,這三個階段與通常劃分的唐代三個重要歷史時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

西元七世紀初到八世紀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長燒造過程中的初創時期。其大量製作的多為單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斕的三彩陶器,品種也較為單一。

第二階段為西元八世紀初到八世紀中葉,這一階段包括了開元天寶和整個盛唐時代。隨著唐朝國力的強盛,唐三彩陶器也隨之進入鼎盛時期。因為經濟的發展,厚葬之風隨之滋漫,無論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

唐三彩除了作為明器外,還用於宗教用品和建築材料。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於這一時期,其燒製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燒造的最高水準。

西元八世紀中葉到十世紀初,「安史之亂」的出現導致了唐王朝政權的動搖,政治經濟嚴重衰退,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風一去不復返,唐三彩的燒造也隨著唐政權的減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唐三彩生動傳神 色彩絢麗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其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器皿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樂伎俑、枕頭等。

唐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的塑造上,概括、簡練而傳神,對五官的刻劃細緻入微,重在神態表現。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體態豐滿。動物俑則以馬和駱駝為多。這些作品造型逼真,姿態優美,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唐三彩在精心製作的過程中,有意使釉質自然往下漫流,燒製時會產生許多複雜奇妙的變化,其釉色顯得光澤晶瑩,彩色富有神韻,寫意而流暢,從而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產生五彩斑斕、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而且,沒有任何兩件唐三彩作品在色彩上是完全一樣的。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民眾喜愛,以其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成為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燦明珠。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於唐代兩都西安和洛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明代稱為「補服」。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