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岩茶之王

文╱圖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50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紅袍
雖說岩茶遍布武夷山地區,而最正宗的「大紅袍」目前只有六株,年產茶葉八兩,使其更顯彌足珍貴。幾年前曾有二十克「大紅袍」拍出了十八萬元的天價。

那絕非凡間草而勝似仙境葩的六株「大紅袍」茶樹,生長在終年雲霧繚繞的武夷山天心岩九龍窠岩壁的裂隙處。此處一條峽谷兩山如壁,各種碧綠的南方植物依附於山體頂端或夾縫間,裸露的岩石多奇形異狀,不寬的谷底曲徑通幽,一條小溪順著山腳由大山深處流出,小溪旁有一畦畦叫做「水仙」、「肉桂」、「不見天」的第二代「大紅袍」名茶樹的花兒,開得爭奇鬥豔。


肉桂


而天心岩最深處那條裂隙猶如一道巨大的閃電,自九龍窠岩壁山頂直劈入山腰,裂縫底部則依山岩走勢,建有不大的山石平臺,六株不高卻枝葉茂密的「大紅袍」茶樹依次種植在平臺之上。

仰觀「大紅袍」茶樹葉片厚實,嫩芽頭部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壁反射著日光,映襯的茶樹頂部葉片紅燦燦得耀眼奪目。


水仙


因為九龍窠兩山高而狹窄,谷內日照短又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裂隙處終年有山泉滋潤,這種特殊的地質氣候和環境,使「大紅袍」獨得天地精華與日月甘泉滋養,才得以修煉出那超凡脫俗的特異品質。

大紅袍景區的茶工老林介紹說:「『大紅袍』採摘時節在每年的四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日之間,那時從春光中萌發出的嫩芽呈紫紅色,遠遠望去茶樹上紅豔豔一片,極為漂亮,歷史上稱這為『奇丹』」。


茶農老林

工作中茶農老林


武夷山岩茶傳說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關於武夷山岩茶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勘的老太太居住在武夷山下,家中貧困。一日,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伯病臥在老太太房前,善良的老太太用家中僅有的一點米為老伯做了一頓飯,飯後老伯的病痊癒了。

為了報答老太太,老伯送給老太太兩粒種子和自己的隨身拐杖,叫老太太按照所要求的時間種上種子。種子種下後,竟然立即就發芽並長成了茶樹,原來老伯是位仙人,送給老太太的也是兩顆仙茶樹籽。從此,仙茶樹讓老太太衣食無憂,也使老太太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但過了不久,事情被當地的縣官知道了,便派人來搶茶樹,搶奪中茶樹被毀壞了,看到壞人連斷樹殘根都要搶走時,老太太悲憤至極,就將老伯伯留下的拐杖插入樹根。

然而奇跡出現了,拐杖變成一條飛舞的巨龍帶著受損的茶樹,飛入九龍窠並將樹種在崖壁上的裂縫間。在九龍窠峭壁頂端終年流下細小山泉的滋潤下,兩棵殘茶樹長成了六棵完整的仙茶樹,這就是現在平臺上那六株「大紅袍」,也是武夷山中最早的岩茶。目前,武夷山那滿山遍野的岩茶,都是它們的後代子孫了。

「大紅袍」稱號由來


大紅袍


那六株仙茶之所以被稱為「大紅袍」,也有這樣一個傳說: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走到武夷山得了急病,當喝下天心永樂禪寺僧人為他沖泡了用生長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的後,秀才的病竟然被治好了。

進京後這位秀才又考中狀元,為了報答天心永樂禪寺僧人和神茶的救命之恩,高中狀元的秀才直奔武夷山九龍窠,將皇上恩賜的大紅袍披在岩壁上的神茶樹上。從此,人們便把這神茶取名為「大紅袍」,「大紅袍」從此有了岩茶之王的稱號。

「大紅袍」之茶藝

「大紅袍」茶之所以能夠馳名天下,除了與生俱來的高貴品質外,還在於那極為講究的製作工藝。其製作工序上有采青、曬青、做青、炒青揉青和焙火等五道程序,這樣製作出的大紅袍品質穩定耐儲藏,外觀條索緊結,色澤烏褐油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底紅綠相間,具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的美感。

品茗一般更講究茶藝,正宗的「大紅袍」茶藝講究︰「焚香靜氣、葉嘉酬賓、孟臣沐浴、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出品奇茗、再斟流霞、領悟岩韻、盡杯謝茶」等十八道基本程序。

茶藝館中,端坐台前身穿漂亮旗袍的茶藝姑娘,用圓潤甜美的聲音講解著「大紅袍」,同時用一雙潔白且纖細修長的手,端上一套古樸的紫砂茶具,茶具被一把正冒著熱氣的銅壺中的沸水沖燙後,一勺烏黑的茶被置入正散著熱氣紫砂壺中,然後那把熱氣騰騰的銅壺又被高高的舉起,一條炙熱的清泉水再次沖入了紫砂壺……。

茶藝姑娘的一系列動作連貫、嫻熟、協調、雅致,如同表演一段優美的手舞蹈一般。就在你看的目瞪口呆的時候,一杯剛沖泡出的香茶已擺在你面前。這茶在九十八度以上高溫水的沖泡下,竟猶如一杯清澈高貴的液體瑪瑙,一縷馥郁如蘭的幽香飄入空中沁人肺腑。

一盞入口那焙火炒烤後的醇厚之香,潤舌清喉,細品後則有甘甜環繞之感。茶藝姑娘一邊聊著茶一邊沖泡著,茶客也一杯一杯慢慢地細細品味著,反復沖泡每次不超過一分鐘,就這樣「大紅袍」在七、八泡後仍香味綿延。

當「大紅袍」茶水溫度高時會有熱香撲面,茶水溫度低時則是冷香含羞,便是那所謂的「王者之香」和「隱者之香」,也就是「大紅袍」那獨特「岩韻」所在吧!

離開茶座,你仍會感到武夷山的空中隨處都有幽香飄溢。也許,這生長了三百五十餘年的「大紅袍」,也如同武夷山中那些修煉多年的道人般,耐得住空山寂寞,不被世外那滾滾紅塵所擾,而凝神聚精提煉武夷山中那獨有的青山秀水之精華,才能在這深山中修煉出如此超凡脫俗的茶品,方能贏得世間眾多愛茶人士的喜愛。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清新婉約,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對考古學極下功夫。夫婦倆伉儷情深,可謂琴瑟和諧。
  • 茶樹原產于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古書《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云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云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 中國的茶文化淵遠流長,僅泡茶用水,自古以來,就有諸多講究。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 藏色天目,含納七彩集於一碗身中,這種窯燒技術,是現今日本和中國古代尚未出現的!封藏了千年、渾然天成的密色,被江有庭開啟了這扇大門...............
  •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在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
  • 神農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相傳他發明及製造了耒耜等多種農具,教會當時的人們耕作,開啟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文化的智慧...............
  • 茶韻貴天成,品,香入於口鼻,韻透徹肌骨,凡念不生,百毒莫侵。難怪有人說:近乎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