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對梁惠王談治國之道

作者:鄭介文
font print 人氣: 197
【字號】    
   標籤: tags: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對於治國,可以說是用盡心力了。河內地方,年成不好,我就把那裏的百姓,遷移一些到河東,並把河東的糧食,轉運一些到河內。河東有災荒,我也是這樣辦。我考察了一下:

鄰國的政治,沒有一個國家能像我這樣關心百姓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減少;我國的百姓,並不增多。這是甚麼道理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戰爭,請允許我拿戰爭做個比喻。戰鼓咚咚地響,雙方戰士持著武器交鋒,打了敗仗的丟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來。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土兵,譏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逃兵,是膽小鬼。請問:您怎樣看待譏笑者呢?」

梁惠王說:「不行。饑笑者他不過沒跑到一百步吧了,但這也是在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懂得這一點,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鄰國多了。要是不耽誤農業生產,糧食就吃不完;不用細網到深池裡捕魚,魚鱉就吃不盡;按照時令,在草木凋零的季節伐樹,木材就用不光。糧食和魚鱉吃不盡,木材用不完,這樣就會讓百姓們能供養活著的人;能給死去的人辦好喪事,不感到遺憾。百姓們對養生、喪死,都不感到遺憾,這就是施行王道的開始。

「在五畝大的住宅園地裡,種上桑樹養蠶,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綢衣服了;餵養雞、豬、狗,不錯過繁殖的時機,七十歲的人,就有肉吃了;耕種一百畝地的人家,不要侵佔它的耕作時間,幾口之家就不會挨餓;認真地辦好學校,反覆向學生講明孝悌的道理,人人敬老尊長,鬚髮花白的人,就不會自己背著或頂著東西走路了;七十歲的人有絲綢衣服穿,有肉吃,百姓不挨餓受凍。能夠這樣做,卻還不能稱王於天下,這是從來沒有的事!

「如今,有錢人家的豬、狗,吃著百姓的糧食,卻不知檢點、節約;路上有餓死的人,國家卻不開倉救濟;百姓死了,卻說:『這不能怨我,只怪年成不好。』這就等於拿刀子殺死了人,反倒說:『這不能怨我,是刀子殺的,應該責怪刀子。』如果大王能不再歸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歸順你了。」

(事據《孟子.梁惠王 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人做壽時,用酒肉腥膻應酬客人,反招短壽之因。徐母許太夫人,用法味酬恩,就種下了長生之果。
  • 腹黃享說:「殺人者必須抵命,傷人者一定要處罰,這是為了禁止凶殺和傷害。禁止殺人及傷害,是天下的大義。」
  • 劉秀只好下車,親自來到城門下說道:「我是光武帝呀!快給我開門吧!」郅惲回答說:「夜色蒼茫,看不清楚,為謹慎起見,不能開門。」
  • 臨行前,諸葛亮諄諄囑咐馬謖道:「街亭雖小,事關重大!丟失街亭,便會影響全軍北伐。倘有失誤,軍法絕不留情!」馬謖滿口應承。
  • 李離說:「司法者必須守法。施錯了甚麼刑,就應受甚麼刑;錯殺人命,就應抵償。你認為我能夠察微斷疑,才讓我掌管刑獄。我錯殺無辜,便應抵罪。」
  • 西蜀距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遠。富僧不能到達,而窮僧卻到達了。人們的立志,反而不如四川郊野的窮僧啊!
  • 有—天,他忽然能念「苕帚」兩字了。和尚因此豁然大悟。後來,他練成了對答如流的口才,成為一位令人敬重的僧人。
  • 這時,外黃縣令的一位門客,家中有個十三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讓我去勸說楚王項羽!」
  • 他曾激昂慷慨地表示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常常自誦一句話,來勉勵自己:「大丈夫應當在天下人憂患之前,而先憂患;應當在天下人享樂之末,而後享樂 。」
  • 孔坦見小孩口齒清爽,談吐不凡,心中暗暗稱奇,就坐了下來。剛坐下不久,九歲的小楊,就端出一盆鮮嫩欲滴的楊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