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繪畫大師卡拉瓦喬和他的《背叛基督》

作者:邁克爾‧約翰‧安吉爾(Michael John Angel) 舒原/譯
font print 人氣: 170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17日訊】編者按:17世紀藝評人貝洛里(Giovan Pietro Bellori)如是描述卡拉瓦喬的名畫《背叛基督》(The Betrayal of Christ,又稱:基督被捕,猶大之吻,見圖1):「猶大吻過天主之後,一手放在他肩上,一名全副盔甲的士兵伸出手臂,包著鐵甲的手伸向天主的胸膛;天主耐心而謙卑地站著,雙手在身前交扣;在他身後,可以看到聖約翰張開雙手逃開。」這幅充滿現場感的名畫,其數年前的失竊和復得,曾被拍成好萊塢大片、寫成《紐約時報》暢銷書;但很少有人了解這幅畫獨創性的寫實技巧,而畫家本人,其多舛的命運也足以令人唏噓。且聽意大利佛羅倫薩安吉爾藝術學院的教學總監向您道來。

圖1:[意]卡拉瓦喬,《背叛基督》(The Betrayal of Christ,又稱:基督被捕,猶大之吻),都柏林愛爾蘭國家畫廊收藏。(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通常被視作巴洛克繪畫的革新者和引路人,他是一位真誠的宗教畫家,也是最常光顧文人雲集的羅馬沙龍的藝術家。在職業藝術家中,他算最名副其實的一位:假使有客戶想讓他修改畫面的某個部分,卡拉瓦喬就會從命;假使客戶們不喜歡他的作品,他會給他們另畫一幅,這些事情他從不會大驚小怪。

不過,在諸多記述中,卡拉瓦喬同時也是個街頭混混、劍客、妓女的情人、自負的冒險家;他極為敏感,據說曾自認為受辱而將一盤朝鮮薊拋到侍者臉上,還曾用劍刺傷一個公證員的頭,因為後者侮辱了他的戀人蕾娜(Lena)。作為一個人,卡拉瓦喬身上充滿著矛盾。

卡拉瓦喬一生中,曾被他為數眾多的仇敵攻擊說不會畫畫。在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初,大多數羅馬藝術家都處於米開朗基羅的影響之下,米開朗琪羅主張,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只能依憑想像作畫,用模特則被看作欺世之舉。(今天那些對著照片作畫的畫家還蒙受著類似的偏見。)而卡拉瓦喬顯然是用了模特,藉此實踐著他在米蘭當學徒學到的意大利北方風格。他還用鏡子和鏡片將模特的形象投影到紙上完成草圖(cartoon),再過稿到畫布上(圖2)。此外,他主要採用雙色調在畫布上起稿——幾乎總是會用紅、橙紅色、橙色和橙黃色來完成(圖3)。

圖2:卡拉瓦喬的投影法。(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圖3:卡拉瓦喬的雙色調起稿法示意圖。(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紫金色黑暗派」(Tenebrism,運用強烈明暗的巴洛克畫派,又譯暗色調主義)的這種雙色調起稿法並不是卡拉瓦喬的發明, 在歐洲北部及意大利北方已經用了兩個世紀(圖4至圖6)。然而,是卡拉瓦喬將「鏡子投影法」補入這一北方傳統,由此達致了前所未有的真實感,由此構成了卡拉瓦喬主義,並為他的名畫《背叛基督》的衝擊力和現場感奠定了基礎。

圖4:[尼德蘭]揚‧凡‧艾克(Jan Van Eyck),《自畫像》(Self Portrait),作於約1433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圖5:[意]羅曼尼諾(Girolamo Romanino),《聖馬太和天使》(The Inspiration of St Matthew),1521年作。(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圖6:[意]丁托列托(Tintoretto),《洛倫佐‧索蘭佐總督》(
Doge Lorenzo Soranzo),1533年作。(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有趣的是,在這幅畫中,卡拉瓦喬也對他一貫的色調程式稍做變化:在場景中添加了小塊的灰藍和灰綠調子。這兩種不同色調都擠在畫面的左下部,在這齣緊張到沸點的大戲中扮演著角色。《背叛》畫中的一個精采之筆是畫家的自畫像(圖7):卡拉瓦喬是最右邊的那位男子,舉著燈籠照亮了場景。

圖7:卡拉瓦喬自畫像,《背叛基督》局部,都柏林愛爾蘭國家畫廊收藏。(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背叛》畫於1602年。烏克蘭敖德薩東西方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個版本(圖8)一直被當成原作,直至1990年愛爾蘭的另一版本浮出水面(今藏都柏林愛爾蘭國家畫廊,見圖1)。這幅畫在全世界的版本其實多達12個。版本這麼多並不令人驚訝,卡拉瓦喬的《詐賭者》(The Cardsharps,圖9)有約計50個版本,現存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版本被認為是原作,但沒人能夠肯定。而《懷疑的多瑪》(Doubting Thomas,圖10)的不同版本則有一打,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收藏的那幅《施洗者聖約翰》(Capitoline St John,圖11)也有一個不同版本(圖12)。這些版本多數都是1600年之後的作品,但要從經驗判定哪個是原件,幾乎不可能。敖德薩版的《背叛》在2008年失竊,佛羅倫薩安吉爾藝術學院的校友和講師英戈‧洛耶娃(Inga Loyeva)受請為博物館畫一幅仿真品,只可惜正當她快畫完她的傑作時,原作找到了。

圖9:[意]卡拉瓦喬,《詐賭者》(The Cardsharps),作於約1594年,美國德州沃斯堡金貝爾美術館藏。(金貝爾美術館官網)

圖10:[意]卡拉瓦喬,《多瑪的懷疑》(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私人收藏。(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圖11:[意]卡拉瓦喬,《施洗者聖約翰》(Capitoline St John),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收藏。(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圖12:[意]卡拉瓦喬,《施洗者聖約翰》的另一個版本——羅馬多利亞‧潘菲利美術館藏。(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卡拉瓦喬與托馬索尼(Ranuccio Tomassoni)因為一個女子而長期不睦,1606年,兩人因一場街邊拍球賽發生爭執,卡拉瓦喬失手刺死了對方(譯者註:托馬索尼因股動脈大出血而亡),不得不逃離羅馬。隨後四年的浪跡漂泊中,他四處滋事,獲封過「聖約翰醫院騎士」,曾經逃獄,也受托畫了很多畫。這之後,新獲赦免的卡拉瓦喬還是死在回羅馬的途中。有人說他在那不勒斯受到伏擊,因傷身亡;還有人說,他被蚊子叮咬而死於瘧疾。他去世時年僅39歲。

作者簡介:邁克爾‧約翰‧安吉爾(Michael John Angel,1946— )是一位著名古典寫實藝術家,任佛羅倫薩安吉爾藝術學院(Angel Academy of Art)教學總監。他的代表作見於 學院官網。本文原題《卡拉瓦喬與〈背叛基督〉》,由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網站及英文大紀元刊載。**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縱觀古今文明史,當這一期東西方的文明開始後,人類社會出現了一個嚴肅而且重大 的話題——大審判。這一來自《聖經.啟示錄》的故事,她流傳了千百年。
  • (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評選結果揭曉,來自中國的畫家王慧敏以作品《美麗的背後-監獄奴工產品》榮獲銅獎。她表示,從第一屆大賽開始她就很關注,一直思考著:在藝術上怎麼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 [法]雅克―路易‧大衛《蘇格拉底之死》,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哲學,呼喚復興古典時代的莊嚴、道德與理想。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作為畫界的代表,其繪製於1787年的《蘇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堅忍的主題成為完美的新古典主義宣言。英國著名出版家博伊德爾(John Boydell)在給同時代畫家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讚這幅畫作是自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和拉斐爾的梵蒂岡宮壁畫之後最偉大的作品。
  • 這個星球上的每個生命都是相互聯繫、彼此依存的。約翰‧埃弗萊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的《盲女》(The Blind Girl)緊緊把握住了我們相依的關係。
  • 按語:意大利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的發源地,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作為文學界的先驅,擁有「文壇三傑」之美譽;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盛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三位巨匠則寫下了西方藝術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並稱「畫壇三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著名藝術史家大衛‧羅桑(David Rosand)教授,生前曾受大紀元記者之邀講述三大師創作精髓,配合以代表作的賞析。今就存世錄音資料編譯為四講,和讀者分享。標題均為記者所加。
  • 意大利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的發源地,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作為文學界的先驅,擁有「文壇三傑」之美譽;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盛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三位巨匠則寫下了西方藝術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並稱「畫壇三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藝術史家大衛‧羅桑(David Rosand)教授,生前曾受大紀元記者之邀講述三大師創作精髓。今就存世錄音資料編譯為四講,和讀者分享。達‧芬奇的《岩間聖母》有兩個存世版本,今分別收藏於倫敦國家畫廊和巴黎盧浮宮。羅桑教授講解的是較早創作的盧浮宮版本。
  • 從《聖殤》、《大衛》到《摩西》雕像,從西斯廷教堂令人震撼不已的的畫作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設計,集雕刻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於一身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在人間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 盛期文藝復興三大師中,達‧芬奇最年長,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是年紀最輕的一位。拉斐爾在藝術生涯早期的1504年去了佛羅倫薩,據說是專門前去研習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由此,文明史迎來了十分特別的一刻:在那個時代,佛羅倫薩城集中了不可思議的藝術力量,且兩位年長大師的力量都傳遞到了拉斐爾身上。
  • 法國古典寫實繪畫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紀最受歡迎、最為成功的畫家之一,然而,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都被忽視、貶損,甚至和「學院派」一同成為保守甜美的代稱。近幾十年,隨著古典寫實風潮的出現,這位大師開始得到公正的評價,其繪畫也受到藝術市場的肯定,屢屢拍出幾百萬美元的高價。值大師逝世110週年之際,大紀元刊發美國已故古典寫實油畫家、著名藝術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專文,帶讀者一起回顧這位古典油畫大師的藝術遺產。
  • 法國古典寫實繪畫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紀最受歡迎、最為成功的畫家之一,然而,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都被忽視、貶損,甚至和「學院派」一同成為保守甜美的代稱。近幾十年,隨著古典寫實風潮的出現,這位大師開始得到公正的評價,其繪畫也受到藝術市場的肯定,屢屢拍出幾百萬美元的高價。值大師逝世110週年之際,大紀元刊發美國已故古典寫實油畫家、著名藝術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專文,帶讀者一起回顧這位古典油畫大師的藝術遺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