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葉天士救死診活

作者: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554
【字號】    
   標籤: tags: ,

乾隆年間,有個人名叫葉天士,由於醫術高明而名聲響亮。他從十二歲到十八歲,拜學過十七位老師。一旦他聽到某人善於治療某種病,必就前去給某人當徒弟,學會治病方法後就走了。

正因為虛心好學,他的醫術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葉天士流傳於世的《臨症指南》醫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據他治病的藥方、治法和效驗,分門別類彙集而成,所加的論斷並不是葉天士的本意。

有一天,葉天士坐轎經過市場,看見一戶人家正在送葬,棺材底下還淌著幾滴鮮血。葉天士急忙叫停下來,問死了多長時間了?人們回答說:「昨天晚上。」葉天士又問:「是男的,還是女的?」回答講:「是沒生產的孕婦。」葉天士說:「馬上抬回家,我可以治。」

女人的丈夫,叩頭後,哭著走在葉天士的轎後,圍觀的人特別多,到那人家中開棺抬出屍體放到床上,葉天士按那女人右手的脈說:「可救。」立即取長針一枚,解開她胸前的衣服,照著她心口扎了一針,當即聽見哇的一聲,產下一子,產婦也有嘆息聲了,圍觀的人都讚不絕口。

有人問葉天士:「先生真是妙手回春,可是你怎麼知道產婦並沒有死呀?」

葉天士說:「沒有別的,只是剛才看見滴出來的血,鮮豔而不衰敗,所以知道她沒死。經過號脈知道是腹中胎兒的手,抓住了母親的胞絡,胞絡接近心臟,因此她心痛而暈過去。所以,我用針刺小孩的手,小孩怕痛手一縮,孩子就生下來了。兒子生下來,母親也就沒有死的道理了。這件事的危險就是扎針的分寸罷了。」

葉天士的話剛剛說完,人群中忽地跳出一個少年,伸出胳膊請葉天士看病。葉天士為他號脈,用了很長時間然後說:「你應該馬上回家!今晚你一定會死。」圍觀的人都特別吃驚。

有人問那個少年為甚麼會死的原因,葉天士說:「這人看上去很健康,可是我號脈時,發現他的腸子已經斷成一寸一寸的了,這樣的人怎能不死?」人們又問:「這個少年的腸子,怎麼會斷成一寸一寸的呢?」

那個少年自己講:「我是產婦對門店鋪的夥計,剛才聽到眾人齊口稱讚葉天士的醫術,我心中疑惑憤憤不平,當時我剛吃了午飯,肚子脹得飽飽的,就從櫃檯裡跳出來,從人群中擠到屋裡,本想和葉天士開個玩笑,讓葉天士看看自己是否有病?想考考醫生。沒想到……現在真的得了病,肚子很痛,很痛!」

葉天士講:「 吃飽飯後本不宜跳,他是跳得腸子斷裂了。」

當天晚上店鋪的那個小夥計,果然死了。這是由於他的妒忌心,見人講好氣不過,飽後亂跳所致。於是眾人紛紛傳說,葉天士能看出「死人為活人,活人為死人」,從此以後葉天士名聲大振。

(事據清代易宗夔《新世說》)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僕人離開陸家後,陸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當他踏上莊前水溝上的木板時,發現板上有七個被蟲蛀的小孔,他這才悟出所謂「七星橋」,原來就是這個有七個小孔的小板橋。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北宋的錢若水,為人有器識能斷大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屬和助手)時,頂著上司的壓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唐代中期名臣韋皋,早年很窮,漫遊到劍門關外時,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相國張延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但不久相國就看不上他了,而且越來越厭惡得表露無遺。韋皋悶悶不樂,覺得自己很不得志,經常在幕府和賓客朋友一起出遊,並表明自己的不滿。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