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直

直言敢諫 不忘報恩的賢臣李大亮

李直
font print 人氣: 528
【字號】    
   標籤: tags: ,

唐朝的李大亮,在貞觀年間,擔任涼州都督的官職。曾有一個朝廷使者看到一隻良種鷹,婉言動員李大亮進獻給唐太宗。李大亮秘密的上奏說:「陛下斷絕打獵很久了,但朝廷使者替陛下要鷹。如果是陛下的意圖,就違背了原來的宗旨;如果是使者的主意,就是使者選派的不恰當。」唐太宗說:「有臣如此,朕有何憂?」

李大亮對天子力爭是非曲直,不迴避,不屈不撓。他的官位顯赫,他的居室卻簡陋狹小。當初,李大亮因戰功被賞賜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對奴婢說:「你們(以前)都是士大夫家的兒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忍心讓你們當奴婢呢?」把奴婢放走了。李大亮安葬沒有子孫的族人三十多名。

李大亮曾經在隋末戰亂中被李密的軍隊擒拿,被李密的部下張弼釋放。李大亮因得到張弼的幫助而逃脫了一死,等到李大亮富貴了,想要報恩。李大亮尋求張弼不得。一天,李大亮在路上認出張弼,抱著張弼哭泣,把自己家的財產全部推讓給張弼。張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就對唐太宗說:「我能侍奉陛下,是多虧張弼幫助,請把我的官職、爵位都讓給張弼。」唐太宗為此授予張弼「中郎將、代州都督」的官職。人們都敬重李大亮不忘報答恩情。

中共官場流行送禮,爭著巴結中央領導。古代社會大臣勸阻給皇帝獻上珍寶玩物。

中共官場為了錢、為了官職爭的頭破血流,見利忘義,忘恩負義的事屢見不鮮。古代社會的大臣請求把家產、官職讓給他人,知恩報恩的事很常見。

這也許就是無神論社會和信神社會的區別吧。

(《新唐書列傳‧卷二十四》)@*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明王朝由盛而衰,由局部穩定走向全面動亂的時候,出了一個除弊圖強的著名宰相,使衰弱的明王朝又有了新的生機,他就是張居正。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