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助軍 活民濟世

秦自省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東漢末年,發生了震驚天下的黃巾大起義。東漢政府實行內部和解政策,把黃巾起義鎮壓下去。但這些鎮壓活動,卻帶來了豪強並起的混亂局面,皇朝不但控制不了混亂的局勢,結果是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在戰亂之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老百姓背井離鄉,土地荒蕪。與此同時,各支軍閥也都面臨著糧餉缺乏的困難問題。

在混亂之中,原來的頓丘令(官職名)曹操,也以討伐董卓為名,在中平六年(西元189年)起兵。建安元年(西元196年),曹操把被軍閥們攆得無處存身的漢獻帝劉協迎到許昌,曹操也因此被「天子」拜為大將軍,成了政治上軍事上都比較強大的一支軍閥力量。

但是,他也面臨著糧餉不足的嚴重問題。那時,一斛米賣到五十多萬錢,有的地方出現人吃人的現象。中原大地,到處是一片荒涼。各路軍閥,都沒有糧食吃,就到老百姓中間去搶。又因為他們都是流寇式的行動,糧食搶得多了,又無法保管,有時只能丟棄。有很多支軍隊,並不是被自己的敵人打垮的,而是因為解決不了糧食問題,而自行垮臺的。袁紹在河北的軍隊,有一段時間要靠采桑椹活命。而在江淮一帶的袁術,則要到水裡去抓河蚌充饑。所以,沒有糧食,兵力再多,也難以制勝。

就在大家都在糧食問題面前束手無策的時候,曹操原來的陳留太守,現任羽林監的棗祗(人名。祇讀支。)給他提出一個建議:實行屯田,自己生產糧食。屯田就是徵集一些百姓,到地多人少的地區開荒種地,發給他們土地、耕牛、種子、農具等等。讓他們集中耕種。打下的糧食,一部分留給他們自己,大部分交給國家(因為曹操是漢獻帝的「臣」,所以他是代表漢朝廷的),充作軍糧。

棗祗是穎川郡(在今河南省登封、寶豐、尉氏、郾城一帶)人。原來他姓棘,他的先人在躲避戰亂的時候,為了家人安全,把「棘」字的兩個部分挪了個位置,就成姓棗了(正體字的「棗」字是兩個束字,上下加在一起)。棗祗當初與曹操一同起兵。後來袁紹想拉他到自己的麾下,但棗祗表示忠於曹操。曹操讓他當了東阿令。當呂布強大起來的時候,兗州大部分的地方勢力,都背叛了曹操,但棗祗所在的東阿,卻沒有動搖。棗祗還在東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了大量糧食,解決了曹操軍隊的部分急需。所以,曹操對棗祗是很器重的。

曹操聽了棗祗的建議,非常高興。因為那時候荒蕪的土地有的是,而逃亡的農民也很多。他們並不是沒有土地可種,而是一沒有可以種地的和平環境,二是沒有種地必須的耕牛農具種子等物資。如果國家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又有軍隊保護,他們是很願意參加屯田的。

「這真是個活民濟世、安定國家的建議!」曹操激動地說:「活民濟世、安定國家,就是要強兵足食。當年秦國人是靠優先發展農業,才兼併天下的,前漢的孝帝也是靠屯田定西域的。這都是前人已經證明了的成功經驗!」

於是,從這一年開始,曹操募集大批農民,在許昌以南地區大量屯田。曹操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可惜他死得早,未能看著實現自己的宏願。曹操又任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就是負責發展農業生產的將軍,全面負責屯田事務。

任峻是河南中牟(在今河南省鶴壁市西)人。漢末農民大起義發生後,他說服中牟令起兵,參加了曹操的隊伍。曹操對他非常歡迎和信任,任命他為騎都尉,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曹操讓自己最信任的人負責屯田,可見他對這一事業的重視了。

不到幾年的時間,屯田軍就收穫了上百萬斛的糧食。曹操所控制地區的倉庫,都裝滿了糧食。並且,這些糧食不是集中在許都,而是儲藏在各州、各郡。這就大大減少了運糧之勞,打起仗來,糧食的供應方便多了。

建安五年(200年),發生了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為這次戰鬥準備了充足的糧食,並讓任峻負責管理和供應這些糧食。兵力大大超過了曹軍的袁軍,千方百計地要斷絕曹軍的糧道。而曹軍以重兵複陣保衛糧食,使袁軍靠近不得。相反,曹軍卻用計燒了袁軍的運糧車。結果,曹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這不能不說是屯田政策的一個直接結果。

人們都說,曹操軍國之富足,起於棗祗,成於任峻。棗祗死後多年,曹操還提升他的幾個孩子為官。

(《三國志.魏.武帝紀》《晉書.食貨志》)@*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用一隻約斤半的仔雞,與天麻、杜仲、古井貢酒、香菇、冬筍、蔥、薑…等開胃健身的輔料蒸煮入味,直至骨酥肉爛而成,色澤油亮,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滋補養生,有健體的食療效果......
  • 在統一的過程中,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一方面廣納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一方面自己身體力行,創作了不少流傳後世的詩作。正如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無疑是其最為重要的代表。
  • 「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這是《三國誌》對魏武帝曹操的評價。作為「超世之傑」的曹操不僅是中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上馬能殺敵,下馬能賦詩,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弈圍棋的博學之士,其書法造詣十分深厚,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
  • 魏武帝曹操詩歌有云:「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抱負,躍然紙上。而為了實現這雄心和抱負,曹操憑藉其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金戈鐵馬,歷經三十餘戰,終於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狀態,延續了漢王朝的統治。期間,多少英雄歸附,多少豪傑嚮往,多少經典故事流傳。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曹操「有大功於天下」。
  • 古往今來,能成其大業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斂「天下唯我獨尊」的物質和精神慾望,而以天下之大業為己任。三國時期的奇才諸葛亮自甘淡泊隱居隆中,之後才有了負天命輔佐劉備成就基業;而身處同一時代的曹操,同樣甘於淡泊,放棄物質享受,並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廣招人才,實現了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北方的雄心。
  • 《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踐。三國時期統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歸附他。
  • 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歷史,微不足道!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然欲造就人類辨真偽、識善惡及應對各種世事之思想、能力、行為,則是漫長、巨大之靈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創世主通過漫長歲月對具有神佛體形卻無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類一點一點注入思想內涵,培養諸方面能力及行為,包括讓人類所稱之「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成熟亦需要時間過程。很多人類應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蘊、修養內涵,皆通過幾代人或一整個朝代,多少眾生參與所完成。
  •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盛極而衰,帝綱不振,宦官為患,權臣作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大漢天朝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曹操為政於亂世則獨擔大任,不屈權勢,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風。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十四歲皇子劉辯登基,即是漢少帝。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與袁紹密謀盡誅宦官,太后不聽。紹等又為劃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何進採納之。曹操聞而笑之,不以為然。
  • 曹操盡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諸侯,關中諸將望風服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