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 留給暴政的判決書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10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個人在他生老病死的生命規律中,會形成很多個人的習慣和積弊,一個王朝同樣如此。在它數百年的運作中,也會留下許多根深蒂固的習性和觀念。自成湯建立商朝,王位傳至紂王時,商朝國祚已享六百多年。即使紂王後期窮奢極慾,不敬上天,致使生靈塗炭,陷萬民於水火,可是無論諸侯還是百姓,對起而伐紂一事依然心存疑惑。

文王演八卦 卦辭蘊玄機

周文王被囚禁於羑里,夜觀天象而悟到伐紂天命,因此他在囹圄方寸之地,推演八卦,以卦象排序布置了伐紂的每一步,包括何時討伐紂王。武王和周公俱是天賦異秉之人,他們看懂了文王卦中隱藏的寓意,所以彼此心有靈犀,心照不宣,採用以玄譯玄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卦象的理解,並按照各自的解讀,推行政令、處理國事。

所以當文王出獄後,看到西岐在武王和周公等人的治理下,物阜民豐井井有條、民風教化淳厚謙讓,一派聖主明君的治國之像。文王非常高興,所以當時為了避人耳目,在西岐就形成以卦辭傳遞軍令的形式,既謹慎安全,又避免紂王的猜疑。

上天之謀 難窺難漏

當時天下之勢,不僅百姓不堪忍受商紂苦役,就連許多諸侯都紛紛倒戈歸附西岐。文王去世後,武王遵父遺命行事謹慎,伐紂的進程也在步步推進。

但在四月初一那天晚上,武王從惡夢中驚醒,急召胞弟周公旦入內禁議事。武王對周公旦說:「可能伐商大計已洩。適才我做一夢,夢中商朝人以鋒利兵器恐嚇我。想順從對方沒有機會,想轉而進攻又動彈不得,陷入困境,沒有辦法改變僵局。是不是現在稱王,條件、時機還不具備?」

周公聽完武王的話,非常鎮定地說:「王兄,上天降下驚夢是為了讓你儘快驚醒,身負天命,擔當大任,就有稱王的資歷。況且,現在王兄遵循上古正道施撒仁義,本就是王者所行之道。王兄要祈禱上天,赦免有罪之人,安撫大眾,為民祈福。不要為老虎插上翅膀,猛虎一旦添上羽翼就會飛到都邑,蠶食無辜百姓。」

武王聽後,感嘆道:「雖然謀劃大業,事先要多方籌備,才能完善。但是真正不會洩露、不會崩潰的安排,只能是來自上天。我怎麼忘了這一點。」

天生葛籐,佑助周人

上天曾在程邑降夢於武王的母親太姒,夢中太姒看到紂王的宮殿長滿了帶刺的葛籐。太姒醒後告訴文王,文王卜卦算之,此夢徵兆預示商朝將亡。

周公一直記著這個夢。天生葛籐,佑助周人。當武王陷入困惑時,周公常會在一旁時時提醒:「 如果國君下達政令,下級不去執行,以致政令廢棄,下級會因此犯下瀆職之罪而受到懲罰。王兄,若我們廢棄、違逆上天之命,不也會受到懲罰嗎?先父奠下伐紂基業,而我們卻袖手旁觀天下庶民遭受煎熬,此又於心何忍?就像農夫耕田稼穡,光撒播種子,卻不剷除野草、蒺藜,任由野草瘋長,任由蒺藜爬滿良田。莊稼都已成熟,農夫又不去收割,任由野獸踐踏蠶食,最後農夫落到忍饑挨餓的地步,那叫誰去可憐他的處境呢?」

武王聽後茅塞頓開,挽著弟弟的手說:「是呀,我聽說以前,很多訓典都符合王法。我們遵照王法行事,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過錯。只要我們勤修明德,就一定會得天祐,越過世道艱險!」

社稷大略之一——歸德

潭水積深,魚鱉就會聚集深藏;草木茂盛,鳥獸就會匯聚共享一方;舉薦賢才任用忠武,士人就會不招而至;關市平穩,商賈也會慕名前來;分土地、輕賦稅、薄徭役,鄰國百姓就會自行遷徙定居。水的本性流向低處,人的本性匯向利益之地。君王要想招募天下百姓,就必須先要備好有利之地,士庶自會前來。這就像冬天的向陽地、夏天的遮蔭處,不用招攬,百姓會自行遷來居住。這就是「歸德」。

這是一次閒談中,周文王為周公旦特別講到教德、和德、仁德、正德和歸德這五德。周公的記性非常好,有時看到武王處理朝政,難以顧暇社稷大略時,周公就會把文王的原話複述給武王聽。

紂王在朝歌開酒池肉林,耗天下之資建造鹿台,又大設酷刑殺害良相和忠臣。而在西岐,武王秉持文王教誨,保持淳厚的德行,重祭祀行王風,不役百姓,以仁篤化解諸國糾紛,以寬容涵納諸侯庶民。

時機對於西岐,就像莊稼已經成熟,西岐若不去收割,那麼成熟的谷粒就要落滿大地,任人踐踏。因此,受命十一年(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率軍攻打朝歌。在牧野之戰,商軍陣前倒戈,武王大敗殷商,紂王於鹿台自焚而亡。

 

武王完成滅商的大業後,建立周朝,成為天下諸侯的君主。商朝的很多賢民和諸侯在朝歌的郊外拜見武王。當時武王已經92歲高齡。武王登上汾地的小土山,遙望朝歌,長嘆道:「紂王無道,狂妄藐天。卻自絕性命於熊熊大火,暴虐的下場,真是令人震驚,你們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

三千年前武王伐紂的歷史演繹,為後世數千年留下經典的教訓「不要助紂為虐」。紂王引火自焚的結局,三千年後的今天,對當今世上的獨裁暴政仍有深刻的警示作用,無疑是留給它們的一份歷史判決書。@#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一個個王朝帶著昔日的輝煌走入歷史,留給人們的是淡淡的神往。回眸那些業已在歷史大舞台上上演的一幕幕似曾相識的興衰大戲,人們會發現,天災總是伴隨著一個朝代的衰亡,與另一個朝代的興起,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的經驗和教訓。
  • 以孝治天下是中國古代聖王治國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國自古以來推行的儒家思想是:「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家和則國和,家庭穩定則社稷穩定。所以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從齊家開始,齊家便是遵循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五常,使得家庭和睦。孝道這種家庭倫理推廣到社會,便是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治國法則。
  • 千五百年前,孔子在齊國欣賞了氣勢磅礡的《大韶》舞後,深深沉浸在恢宏的氣勢中,以致三個月都分辨不出各種肉的美味。
  • 在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幅雋永的古畫「子牙垂釣」。畫中的主人翁,在中國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釣錦鱗,只為釣王侯」。民間還傳說:「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只要子牙在場,鬼神就不會興風作浪。
  • 在統一的過程中,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一方面廣納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一方面自己身體力行,創作了不少流傳後世的詩作。正如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無疑是其最為重要的代表。
  • 「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這是《三國誌》對魏武帝曹操的評價。作為「超世之傑」的曹操不僅是中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上馬能殺敵,下馬能賦詩,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弈圍棋的博學之士,其書法造詣十分深厚,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
  • 齊桓公稱霸以後,又過了六年,賢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齊桓公很著急,親自去看望他。桓公問他:「大臣中誰可以繼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說:「君主應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 在軍事上,秦始皇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基本奠定了後代中國的版圖,同時他修萬里長城,保住了中原地區不受到遊牧民族的侵襲,所以秦始皇的作為對後世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
  • 《東周列國志》在寫到六國滅亡時,最後有一首詩作為總結,這詩是這麼寫的:「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歷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六國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東遷,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 所以這段歷史,從軍事方面,它是一個軍事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從政治方面,它是從世卿世祿到官僚制的轉變,從分封制到中央集權制的轉變;在文學史上散文的發達;哲學上是先秦諸子的出現。所以這段歷史,這個五百年的變局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一個非常大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的時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