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力贊華夏有奇才 深惜奇才不見用

——宋濂《秦士錄》今譯
作者:黙安

古風悠悠。(Shirley/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64
【字號】    
   標籤: tags: ,

鄧弼,字伯翊,陝西人。身高七尺,雙眼銳利有神,一睜一閉,閃閃如電。以力大稱雄於人。鄰居的牛打架,無人能分開,鄧弼一拳擊中牛背,牛脊巨痛,立即跑開。市街門前有一石鼓,十個人都抬不起來,鄧弼用雙手抱起來就走。他喜歡喝酒;喝酒後愛發脾氣,雙目視人,怒氣衝衝,別人見了都趕緊避開。

有一天,鄧弼獨自坐在妓院樓上喝酒,蕭、馮兩位書生,從樓邊經過,鄧弼連忙拉他們進來一起喝酒。蕭、馮兩人向來瞧不起鄧弼,堅決拒絕。鄧弼生氣地說:「你們兩個如果不接受我的邀請,我就殺了你們,然後逃到荒山僻野,我實在不能忍受你們這樣瞧不起我!」兩人不得已,只好勉強同意了。

鄧弼自己坐上筵席的首座,然後指著左右兩邊的座位,向他們作揖後,請他們坐下。他大聲吆喝著要酒喝、唱歌、吹口哨,自得其樂。酒喝到興頭上,鄧弼乾脆解開上衣,伸開兩腿坐著,又抽出佩刀,放在桌上,發出洪亮有力的響聲。兩人早就聽說他好借酒發狂,見狀,要起身走開。鄧弼攔住他們,說:「別走!我也略知詩書,你們不應該把我看得那麼低賤!今天我邀請你們喝酒,只不過是想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經、史、子、集,你們隨便問,我如果答不出來,我就用這把刀自殺了事。」兩人說:「竟有這樣的事?」

 

於是,兩人立即從《詩經》、《尚書》等經書中,挑出數十個問題提問,鄧弼一一背誦出原文和註疏中的文字,不漏一字。兩人又問歷代歷史,鄧弼對上下三千年的歷史瞭若指掌,回答起來滔滔不絕,如成串的珠子一樣接連不斷。鄧弼笑著說:「你們服不服氣?」兩人面面相覷,神色沮喪,再也不敢提問了,連聲說:「敬佩!敬佩!」

鄧弼又叫添酒,披頭散髮,跳起來說:「我今天壓倒二位書生了!古人讀書,意在培養剛正之氣,今人一穿上儒生衣服,反而毫無生氣,只知賣弄學問,舞文弄墨,輕視一世豪傑,這怎麼能行呢?這怎麼能行呢?」

那兩人向來以多才多藝自負,聽了鄧弼的話,羞愧極了。下樓時,連路都走不穩。他倆回去後,問與鄧弼往來的朋友,他們都說:「我們並未曾見鄧弼拿著書本,認真讀過詩書!」感到神奇。

元朝泰定末年,德王任職陝西諸道行禦史府,鄧弼帶著自己寫的數千字的自薦書,去拜見他。守門士兵不為鄧弼通報,鄧弼說:「你不知道關中有個叫鄧伯翊的嗎?」揮拳一連擊倒數人,吵鬧聲驚動了德王。德王叫差役把鄧弼抓進去,要鞭打他。鄧弼理直氣壯地說:「大王為什麼對壯士無禮?現在雖說太平無事,但東海島上的外族還沒有歸順稱臣。近來他們常常駕著海船,到寧波一帶經商,如果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拿出刀來,砍斷房屋的柱子,殺傷我國的百姓。我國的那些帶兵的將軍拉弓射箭,把他們追到大海,就不敢再追而退,實在是有損我們國家的威嚴。西南各族雖說稱臣納貢,但他們的國君乘坐的車子及稱呼,和我朝一模一樣,這些都使有志之士憤憤不平。如果能有一兩個像我這樣的人,率領十萬精兵,討伐他們,那麼,東西兩方,凡是太陽能照到的地方,無不都是我國的疆土了!大王為什麼對我這樣的壯士無禮呢?」院中的人聽到這番話,都嚇得縮緊脖子伸出舌頭,好長時間舌頭收不回去。

德王說:「你自稱壯士,你能手持長矛、吶喊向前、攻佔敵人防守嚴密的城池嗎?」鄧弼回答說:「能。」德王又問:「你能在百萬軍中,刺殺敵人大將嗎?」鄧弼說:「能。」「你能突破敵人重圍、衝垮敵人陣地,保住自己的腦袋嗎?」鄧弼說:「能。」

於是,德王對手下人說:「讓他試試。」又問鄧弼:需要什麼?鄧弼說:「需要一副鐵鎧甲、一匹良馬,兩把寶劍。」德王叫人給他。又暗中命令五十名善使長矛的士兵,騎馬到東門外。然後才叫鄧弼前往。德王親去觀戰,並讓全王府的人都去觀看。鄧弼到東門後,五十支長矛一齊刺向他。鄧弼發出虎鳴一般的大呼嘯,奔上前去,眾人紛紛後退五十步,面無人色。不一會,馬蹄揚起的灰塵瀰漫,只見雙劍在雲霧中飛舞,連砍馬頭落地,血不斷往下流,滿地都是。

德王拍著大腿,高興地說:「真壯士也!真壯士也!」叫人給鄧弼斟酒,慰勞鄧弼。鄧弼站著一飲而盡,並沒向德王下拜行禮。從此,鄧弼的狂名更加振動一時,甚至有人把他比作後梁大將王鐵槍。

德王寫奏章向皇帝推薦鄧弼。但是丞相與德王不和,阻止此事,不予批准。鄧弼看看自己健勁有力的四肢,歎息說:「我天生一副鋼筋鐵骨般的身軀,卻不讓我在邊疆殺敵立功,只能無聲無息地老死在三尺蓬蒿之下,可惜啊!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於是,他到王屋山做了道士。十年後默默死去。

史官說:「鄧弼死後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數千里沒有人煙。燕子歸來,失去了築巢的地方,都棲息在樹林裡。如果鄧弼還活著,一定會有奉獻自己才幹的機會。」可惜啊!鄧弼的魂魄不顯靈則己;如果有靈,我知道他一定會憤怒得連頭髮都要豎起來的!

【附言】

本文原作者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時的浦江(今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自幼家貧苦學,以文章聞名於時。元末召為翰林編修,不受。明初,應朱元璋徵聘,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後歷任纂修《元史》總裁、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等職,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當時朝廷上有關祭祀、朝會、詔諭、封賜的文章,大都出自他的手筆。晚年辭官回鄉。後因長孫宋慎犯罪受牽連,被流放茂州(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病死途中。宋濂文宗韓愈、歐陽修,主張養氣明道,崇實務本。他的散文雍容典雅,敘事簡潔,傳記文和遊記價值頗高。劉基推崇他為「當今文章第一」!他的文名還遠播國外。著作有《宋學士文集》。

本文《秦士錄》,記敘了秦士鄧弼(秦指陝西,秦士即秦地俠義人,對鄧弼的敬稱),生平的兩件奇事:一、邀書生飲酒;二、謁見德王。生動地刻劃出鄧弼英勇雄壯、博學多才而又豪爽狂放的個性,同時也寫出鄧弼懷才不遇的憤慨。文章敘事曲折生動,例如飲酒一節,從邀請、入席、到考問詩書,一波三折。謁見一節,從進見、對話到比試,鋪陳婉轉,淋漓酣暢,一氣貫注,扣人心弦。在敘述事件程序的同時,又穿插幾筆描寫,略作點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富,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的藝術效果。文章突出地表達了作者愛才、贊才、惜才的主題思想,有很深刻的現實社會意義。@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朝時代的耶律楚材是契丹族,蒙古國大臣。在他侍奉成吉思汗、窩闊台汗兩朝近30年間,屢次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敢於犯顏直諫,置生死於度外。
  • 康熙帝為政治所需,雖然廢掉皇太子,但廢黜之後,難以割斷父子之情。每對諸臣談起,便老淚橫流,涕泣不止。
  • 為什麼唯「趙廣漢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和下屬都明白:趙廣漢一心為公,伸張正義。從內心裡支持他,幫助他!
  • 但馮氏卻知禮達義,勸家翁應心無厚薄,她這實際上是做到了孝翁悌夫了,真可以為後世女子的楷模。
  • 我心中只有一怕:怕正直的史官,在史冊上記下這不忠的行為,使我遺臭萬年!
  • 脫脫是個賢相,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他對君王忠心不二,所以在關鍵時刻能大義滅親。
  • 凡罪狀未明時,無論壞人還是好人,都應按法律程式進行審理,這樣才能使違法亂紀的壞人受到懲罰;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得到昭雪。
  • 黃霸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明察事實的基礎上「多算」。因此,他處理問題,提出建議,既符合法律,又得人心,皇上很信任他,其他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很敬愛他。
  • 三個國王聯袂而來,足使明成祖朱棣(1403--1424)喜出望外了。他當初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家和自己的威望。現在四方來朝,而且這次身為國王的貴賓也來到了北京,明成祖當然要熱情接待,讓這些國王一瞻上國風采。
  • 呂思誠為官清廉,其治理百姓也有獨特之處,那就是他十分注重對民眾的教化,對那些才學出眾、品德高尚、賢良孝悌的良民,予以大力表彰,面對那那些品行不端者, 則痛加指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