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義輕利 誠實無欺的兩君子

文/許茹
竹子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千百年來無數中國人都在切身踐行著。在史籍中,也記錄了很多仁義誠信的故事,供後人借鑑。

東漢丞相朱暉的孫子名叫朱穆,五歲時便有孝順之名。在他的父母生病時,他就不吃不喝,直到父母身體轉好,才恢復飲食。年少時就熟讀《五經》,認真鑽研學問,頗有英才。他嫉惡如仇,不交志趣不相投之人。二十歲時被推薦為孝廉,任郡督郵。

史書中還記載了朱穆的一樁軼事。說的是他的家中養了一頭豬,一天,豬生了病,朱穆讓下人賣到市場上,並特意囑咐說:這隻豬有病,售賣時要告訴買者。不料下人到市場上找到買家後,並沒有告知豬生病的情況,因此賣的價錢高出很多。朱穆聽說後,馬上趕到市場,以半價送還買者,買者不接受,朱穆丟下錢就走。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距離朱穆生活的年代近四百年後的西魏時期,曾任趙平太守的孟信也有類似的誠實無欺之舉。

孟信,是廣川索盧人(今山東省長山縣)。因家境貧寒,遂放棄讀書而去從軍,後累官至趙平太守。任職期間,他為政崇尚寬厚和平,地方豪紳,都不敢違背法令。

因為他為官清廉,所以卸任後,生活比較困頓,家中只有一頭老牛。因為缺乏糧食,生活難以為繼,他的侄子打算背著孟信將牛賣掉,好買些柴米。

在雙方簽好買賣券契後,孟信恰好從外邊回來。看見買牛人,才知道賣牛的事。他對買牛人說:「這頭牛有病,稍微勞作,病就會發作,你買去對你也沒有什麼用處。」說完,還打了其侄子二十板,責罰他不該欺瞞。

買牛人深以為異,在旁嗟嘆良久才離去。這個買牛人是當時西魏的實際掌權者、後來的周文帝宇文泰的手下人。周文帝聽說了這件事後,非常欣賞孟信的這種品德,就延請其為兒子的老師,特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在其年老辭官後,還贈與他車馬、几杖、衣服、床帳等。

朱穆、孟信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的品質,值得我們今人借鑑。@*#

唐代韓滉《五牛圖》局部。(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後漢書‧朱何列傳》
謝承《後漢書》
《北史‧孟信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商輅,字弘載,浙江淳安人,明代著名史學家、思想家,歷任英宗、代宗、憲宗三朝大臣,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他以浙江鄉試第一(解元)、禮部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元)「連中三元」,不僅才學出眾,更以為官清廉、剛直敢言載入《明史》,在複雜動盪的時局中,他敢於為民請命,有「三元宰相」、「一代賢相」之稱。
  • 唐朝彭城有個叫劉弘敬的富人,字元溥。他家世代居住在淮河淝水間,累積資財數百萬。他平時注重修德,用錢財幫助他人從不後悔,施恩惠予人也不期望回報。
  • 中國古代每逢朝代更迭、社會出現動盪時,通常會強盜盛行,他們大多是被逼無奈、為了生存而走上這條路的。不過,由於當時的社會道德仍維持在一定水準,即便是強盜也多少秉持儒家思想,對至孝之人、對恪守道義之人,也都保持著應有的尊敬。史書記載了一些這樣的故事。
  • 太史公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古代君子認為,在面臨生死選擇的關鍵時刻,只要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道德追求,哪怕是為了一件小事去死,即捨生取義,他們也絲毫不會猶豫。先秦時期,這樣的故事非常多。
  • 唐朝中葉,都城長安西市中有一位名叫宋清的藥商,名聞長安城,當時長安坊間有這樣一句話:「人有義聲,賣藥宋清。」身為一名普通的藥商,他緣何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老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什麼都報。」「種善因,得善果。」然而,現代在無神論灌輸下長大的不少人,卻對這些老話嗤之以鼻,完全無視千百年來人類歷史上留下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教訓。下邊古書中記載的三則故事或許可以帶來某種啟示。
  • 李謐擁有萬卷書籍,宋敏求家的藏書豐富。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