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位「魚頭參政」 讓皇帝感動讓同僚敬畏

文/周曉輝
魯宗道為人耿直,為官清廉公正,敢於犯顏直諫,人稱「魚頭參政」。(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38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設置負責監察的言官、諫官,官名為諫議大夫、諫大夫等。東漢時正式定名為諫議大夫,其地位雖然不高,但可「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中國歷朝歷代都有名留青史的諫臣,唐太宗時期的諫議大夫魏徵就是典型例子。而北宋真宗和仁宗朝的「魚頭參政」魯宗道,也是一位錚錚諫臣。

魯宗道,字貫之,安徽亳州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因此生活在外祖父家。魯宗道的幾個舅舅都是習武之人,對他影響很大,他愈加自強自立、發奮讀書。

一天,魯宗道揣著自己寫的文章拜謁當地的名士、後為朝廷重臣的戚綸,戚綸看過他的文章後,大為讚歎,對他十分器重。

999年,三十三歲的魯宗道考中進士,隨即被任命為濠州定遠尉,其後又調任為浙江海鹽縣縣令。他為官清廉公正,是位為百姓著想的清官。當時縣城東南處有藍田浦通白塔港出海,長達18里,因為年久失修,河床多處堙塞。魯宗道到任後,即徵集鄉丁疏浚,便利了水運和農田灌溉。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遂將藍田浦稱為「魯公浦」(今已陷於海中)。

當時縣城東南處有藍田浦通白塔港出海,長達18里,因為年久失修,河床多處堙塞。魯宗道到任後,即徵集鄉丁疏浚,便利了水運和農田灌溉。示意圖。(fotolia)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下詔在兩省設置諫官六人,正直的魯宗道被任命為右正言諫章。任職後,他對於如何考察官吏、整頓吏治,向真宗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真宗最初都予以採納。

不過,由於魯宗道常常對諸多傳聞一一論述評定,時間長了,真宗就有些厭煩。魯宗道見此,便對真宗直言道:「陛下用臣,難道是為了僅僅收到納諫的虛名嗎?臣以身居其位而不能盡職盡責為恥,請陛下罷免我的官職吧。」

真宗為魯宗道的直言所感動,安撫勸慰他良久。過了幾日,就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以記住魯宗道的剛直、耿直、正直,亦是提醒自己和其他官員。其後,魯宗道任戶部員外郎兼右諭德(官名,負責對皇太子進行道德教育)。過了幾年,又任左諭德、直龍圖閣。

為人剛正的魯宗道,自然「疾惡少容,遇事敢言」。在他擔任太子諭德時,其家離酒肆很近,他常常微服去酒肆中飲酒。一天他在酒肆中飲酒時,剛好真宗有急事要召見他,便派宮中小吏到他家中。

宮中小吏在他家門口等了很久,魯宗道才從酒肆中回來。小吏很不安地對他說:「皇上如果責怪,你將如何回答?」魯宗道說要據實回答。

小吏說:「如果照實回答,肯定會被聖上降罪!」魯宗道正色道:「飲酒,人之常情;欺君之罪,罪過更大。」

於是魯宗道進宮謝罪說:「臣有老友來訪,因為家貧,沒有杯盤,所以與老友同往酒肆宴飲,因而延誤,請陛下治罪。」真宗聽後,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認為其忠誠可靠,將來可堪大用,並將自己的看法告訴了皇后。

小吏說:「如果照實回答,肯定會被聖上降罪!」魯宗道正色道:「飲酒,人之常情;欺君之罪,罪過更大。」(志清/大紀元)

真宗駕崩後,年幼的仁宗即位,章獻劉太后臨朝,她因為聽了真宗之言而重用魯宗道,任命其為戶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判吏部流內銓(掌管官員的任免和考核等)。在吏部任職期間,他對官吏的考察整理出一套標準,並把考察的情況一條一條公布於殿廡之下,讓官員可以直接看到。

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雷允恭負責為真宗建造陵寢。司天監邢中和建議將陵墓往上移百步修建,可比美汝州秦王的陵寢,雷允恭無畏地說:「上無他子,若如秦王墳,何不可!」遂同意。結果陵地因泉水湧出被淹。仁宗下詔讓魯宗道和呂夷簡等前去調查處理,其後,雷允恭被以「擅移陵穴」罪處死。因為處理得當,魯宗道被拜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章獻劉太后臨朝參政時,曾問魯宗道:「唐武后是個什麼樣的主子?」對曰:「她是唐朝的罪人也,幾乎危及社稷。」劉太后聽了默然。

當時有人上疏請立劉氏七廟,劉太后詢問眾臣的意見,大臣們雖然知道這不合禮制,但都不敢直言,唯有魯宗道勸阻道:「如果立劉氏七廟,將把即位的皇帝置於何位?」劉太后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

後來,仁宗皇帝和太后一同駕幸慈孝寺,太后乘大安輦要走在皇帝的前邊,魯宗道說:「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太后於是把輦讓給了皇帝,自己坐小車跟在輦後。

彼時執政的官員大多把孩子送進館閣讀書,魯宗道向皇帝進諫說:「館閣要培育天下英才,豈是紈絝子弟們享受恩澤之處?」遂以水平優劣作為標準,吸納良才。

樞密使曹利用恃權驕橫,人人側目都不敢得罪他,而魯宗道卻多次在皇帝面前參奏他,挫其氣焰。因此貴戚、權臣們都很敬畏魯宗道,給他送了個「魚頭參政」的外號。一是因為他姓魯,「魯」字上為「魚」字,二是因他骨頭硬得好像魚頭卡在嗓子裡一樣,即骨綆在喉。

後來,魯宗道再遷任尚書禮部侍郎、祥源觀使。在為政七年中,他嚴格抑制憑僥倖做官的人,從不以朝廷的爵號車服私相授受。

六十三歲時,魯宗道病重,皇帝親臨探問,並賜白金三千兩。不久魯宗道病逝,劉太后親臨祭奠,贈兵部尚書,卒後諡「肅簡」。一代忠臣,青史留名。@*#

參考資料:《宋史‧魯宗道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