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的故事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回:啟南宮英宗復位 掩北斗學士登台

作者:明朝 孫高亮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石亨等謀劃迎立英宗,幾人商議計策後,毀墻進入南城迎接明英宗。(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且說萬祺見清到,問其來意。清乃密達其事,萬祺即低語杜清曰:「皇帝居南宮,今星臨度,宜當復位,何必他求。可急回氣石公說,事不可緩也。」清聞言忙回覆石亨,亨知與童先暗合。乃即與掌兵官張輗、張軏、曹欽等商議。曹欽曰:「吾咋日遇見徐天全(有貞號)說:「公等知之否?吾聞得王文、王誠已遣人齎金牌敕符,去取襄王世子矣。』吾聞此言,正欲見石公議此。若他們事成,則吾等束手看他們享富貴也。」亨曰:「吾正為此事而來。」遂道迎復太上之意。欽曰:「正合吾意,事不宜遲。」欽即令人暗暗到南宮通知其叔曹吉祥去了。又令人邀姪婿吳瑾同來商議。少刻瑾到,眾言其事。瑾曰:「此天下之大事,社稷之功,必須得老成人素有才望者計議方好。」眾曰:「老成者,惟許彬、楊善耳。」亨曰:「事不宜遲,吾等明日即往見許公去。」言畢各散。

十六日早,于公並眾官正欲清稿,忽旨出,待十八日視朝。公與眾惶惶而退。惟公部事完,即處朝房專候內有消息。是日京師亂傳王文、王誠齎金牌敕符,取襄王世子去。

石亨遂同張輗、曹欽等,拉楊善一齊來見許彬,俱道復立上皇之意。彬曰:「此盛德事,社稷功也。雖然,奈吾老矣,行步不前,不能宣力。吾聞徐天全經濟才也,此人多謀,諸君即往謀之。」眾人問曰:「徐君莫非向者治水之人。」許彬曰:「是也。」石亨曰:「此人果有才能。」

遂辭許彬,一齊來到徐有貞家。各道迎復上皇之意。有貞曰:「吾有心久矣,但不得其助耳。諸君曾聞王文、王誠取襄王世子之謠?」眾曰:「聞此言,所以見許太常計議。許公言公特來相見。」有貞即問曰:「南宮可有人達知否?得有人內應,方能成事。」眾曰:「已有曹吉祥、蔣冕等在內。前日已暗遣人達知矣。」有貞曰:「如此甚好。吾又聞得昨日有邊報道,北兵又來寇犯。宜乘此機會調兵,以備非常為名,吾等行事,則莫得而測。」眾人聞有貞之言,首肯者數次,齊曰:「此果有計謀者,許太常之薦不差。」

有貞請眾人坐定:「待吾細觀天象,然後行事。」有貞自得了異書,天文、地理,原無不曉。於宅中後園起一高台,常去觀天象。當晚有貞上台踏罡作法,觀看星象一回,即下台出來。眾人忙問曰:「天象何如?」有貞曰:「在今夕可為。」有貞遂命家人割雞和血,同歃之,與眾即便起行,仍與家人訣曰:「我此行,事成,社稷之福;不成,家族之禍。吾歸則人,不歸則鬼也。」

囑畢,乃急急與石亨、張輗等暗收各門鎖鑰,開門納千餘兵守護而行,是夜漏下三鼓矣。有貞復令還鎖諸門,取鑰投水竇中。亨、問曰:「此何為者?」貞答曰:「若不鍽鎖,萬一內外夾攻,則事去矣。」忽然天色晦冥,眾人惶惑,忙問有貞曰:「此象若何?」貞曰:「時至矣。」口中唸唸有詞,人不得而知。遂急趨至南城。城門鐵錮牢密,扣之不應。有貞即令人取巨木懸架,令數人舉起擊之。俄聞城中隱然開門聲。有貞復令勇士逾墉進去,與外合兵,遂毀壞一處城垣而進。復見內中隱隱有燈火來,眾人望見,大喜曰:「燈來,必有人到也。」

言未畢,只見有數十內監出來問曰:「事體若何?」石亨、有貞齊應曰:「特來迎請上皇復位。」內監曹吉祥、蔣冕等,忙引進內。不多時,上皇出問曰:「汝等是何官?」眾皆俯伏答曰:「臣等謹請陛下光復寶位。」太上猶遲疑。有貞等極陳天命有歸,民心願戴,且時不可失。太上曰:「卿等是誰?」有貞一一宣其姓名。太上又問曰:「于謙、王文得知否?」眾曰:「不知。」有貞急呼兵士舉輦,共扶太上登輦。

有貞在前引導。忽然天色明朗,星月交輝。有貞忙催眾呼噪,直入奉天殿。有貞遂扶太上升御座。太上顧有貞曰:「此事是卿為耶,朕失遇卿矣。」須臾鳴鐘擊鼓,俱傳報上皇復位。群臣皆拜賀。

其夜于公尚宿朝房,公子于冕四鼓時見有兵行動,不知何為。少刻,忽聞得城南內呼譟甚急。于冕慌來報知于公曰:「南城呼譟甚急,想太上欲行復位也。」于公叱之曰:「小子無知,此乃國家大事。若果上病危,群臣不立沂王,當請上皇復位。自有天命,汝可自去。」須臾聞得鐘鳴鼓響,公神色不亂,徐徐整朝服趨朝。將入朝時,范廣聞變,率兵至闕下。于公見廣,忙呵止之,即入朝就班。將行禮,忽殿上傳旨下:拿王文、于謙等,未知若何。

(點閱【于少保萃忠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