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詩選文 昭明太子蕭統的文學事業

作者:蘭音
蕭統無緣帝位,卻熱衷文藝,勤於著述,最終在文學領域開創屬於自己的不朽事業。圖為明 仇英繪《竹樓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近200年歷史的南朝,偏安煙雨江南,卻締造了綺麗詩文,上承魏晉風骨,下啟隋唐氣象。這其中,出身皇族的蕭統,居儲君之尊,納才學之士,唱和詩賦,編纂文集,成就六朝以來最繁榮的文學盛況。

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的長子。尚在襁褓之中,蕭統就被立為太子,直至31歲早逝。他諡號「昭明」,即歷史上著名的昭明太子,後被追尊為昭明皇帝。在短暫的人生中,蕭統位主東宮,一生以仁德至孝聞名,深受朝野愛戴敬仰。他雖然無緣帝位,卻熱衷文藝,勤於著述,最終在文學領域開創屬於自己的不朽事業。

皇族子弟 文學之傑

「帝王之家,文章瑰瑋,前有曹魏,後有蕭梁。」三國時期,以建安風骨著稱的曹氏父子,引領一代文學風貌;到了南朝,其影響力能與「三曹」比肩的,大概就是南梁的「四蕭」。雖然南朝國祚短、國力弱,皇室文學卻蓬勃發展。蕭衍這一脈,出了一門四帝(蕭統為追封),每人都堪當文壇領袖。

梁武帝蕭衍習儒崇佛,多才多藝,與沈約、謝脁等文人交遊,是「竟陵八友」之一。圖為梁武帝蕭衍畫像。(公有領域)

梁武帝蕭衍習儒崇佛,多才多藝,與沈約、謝脁等文人交遊,是「竟陵八友」之一。三子蕭綱即簡文帝,倡導宮體文學,風行一時;七子蕭繹即元帝,工書善畫,著《金樓子》等四百餘卷。

蕭統作為太子,自幼更受到正統而嚴格的教育。《梁書》載:「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蕭衍尊崇儒學,倡導佛教,栽培太子時亦廣納賢才,招攬能詩善文、通經史、曉佛理者輔佐太子,同時提升其文學修養。再加上宮廷中藏書數萬卷,蕭統得以博覽群書與珍貴古籍,為將來的詩文創作與文集編纂打下深厚基礎。

很快,蕭統成長為才華出眾、仁孝寬厚的翩翩少年。史書說他「美姿貌,善舉止」,讀書時,他能夠一目數行,過目不忘;參加遊賞宴飲,他能即興賦詩,援筆而成,無所點易。蕭統曾說:「與其飽食終日,寧遊思於文林。」蕭統雅好文學,現存詩歌雖不足30首,卻反映了他的生活品位與精神氣質。

太子詩歌 雅正雍容

蕭統好讀書,更愛惜書,對包裝書籍的書帙(函套)也非常珍視,並引發吟詠靈感。南朝時期,書帙多用竹與絲編織而成,因而蕭統的《詠書帙》便以竹帙為描寫對象。

南朝是佛教發展的興盛期,他存世的詩歌不僅有詠物詩、抒情詩,還有許多表現佛教活動的作品。圖為清 王鑑繪 《擬范華原秋林蕭寺圖》局部。(公有領域)

起首四句藉助典故起興,讚美竹子的生長環境。「擢影兔園池,抽莖淇水上。」梁孝王的兔園內植修竹,《詩經》有「瞻彼淇澳,綠竹猗猗」之句,兩地皆以竹林聞名。「朝映出嶺雲,莫聚飛歸翼。」園池水畔,早晨雲影繚繞,傍晚群鳥歸巢,景色清幽恬然,綠竹生長於此,也薰染了清淨脫俗的氣韻。

後四句轉為描寫書帙。「幸雜緗囊用,聊因班女織。一合軒羲曲,千齡如可即。」詩句繼續用典,班女即班婕妤,代指編織書帙的女子;軒羲曲,指以伏羲、黃帝等上古人物為題材的樂曲,比喻史書古籍。正是心靈手巧的女子,製成保護書籍的書帙,各類典籍才受到保護,文化才得以傳續千年。全詩不見「書帙」一詞,卻句句與書帙相關,再加上連續用典,展現出言簡意豐、典雅雍容的詩風。

他的兄弟出任地方官,蕭統為他歌詩送行,抒寫別離之意與手足親情。一首七言騷體詩《示雲摩弟》,風格古直蒼勁,遣詞造語頗具王者氣勢。「白雲飛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風舉。」詩歌前半部分以景語入詩,描繪兄弟遠行途中山峻江闊、風急天高的雄奇風光,不僅表現出行路艱難,也傳達出作者對兄弟的關切與不捨。

「爾登涉兮一長望,理化顧兮忽憶予。想玉顏兮在目中,徒踟躕兮增延佇。」後半部分遙想兄弟登高遠望,思及兄長而徘徊躊躇,不忍離去。兄弟對故鄉、對親人的眷戀,進一步烘托作者心中的離情別意,將親厚無間的兄弟情誼描寫得深婉真摯。

南朝是佛教發展的興盛期,君臣崇信佛法,蕭統也時常聆聽法會、坐論道法,因而他存世的詩歌不僅有詠物詩、抒情詩,還有許多表現佛教活動的作品。蕭統筆下,有莊嚴輝煌的佛寺建築,「迢遞睹千室,迤邐觀萬頃」;有淡雅幽靜的草木景緻,「落星埋遠樹,新霧起朝陽」;有尋求超脫的希冀,如「塵根久未洗,希沾垂露光」;也有感悟佛法的愉悅,「已知法味樂,復悅玄言清」。

《文選》問世 文林典範

放眼南朝,蕭統的詩歌或許不是最頂級的,他最高的文學成就其實是一部文集。它雖然不是蕭統原創的文字,卻代表了他的文心慧眼,反映了當時最高的文學鑑賞力,對後世影響深遠。這就是蕭統主持編輯的《文選》,世稱《昭明文選》。

《文選》雖然不是蕭統原創的文字,卻代表了他的文心慧眼,反映了當時最高的文學鑑賞力,對後世影響深遠。(公有領域)

蕭統秉性聰慧仁義,舉止儒雅合度,十幾歲就輔佐蕭衍處理政務,奏議國事,大半生過得順遂。然而在他25那年,母親丁貴嬪去世,緊接著發生「蠟鵝事件」,遭讒言中傷,與武帝的父子關係出現裂痕。蕭統先因為母守孝而憔悴消瘦,之後因父子嫌隙而鬱鬱寡歡。《文選》就完成於這段低谷期。

他大量閱讀藏書,形成了對文學類作品的獨特見解。於是,他甄選歷史上契合自身文學理念的作品,整理成集,助其流傳後世。或許徜徉文林是他排遣苦悶的方式,編書立言也成為他馳騁才華、實現抱負的另一種出路。

《文選序》中提到,蕭統與身邊的文人,擇取自周秦以來,符合「文學標準」的才子詞人的700多篇詩文,彙編成30卷的文集。序言的名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可視為蕭統心中的選文標準。沉思即沉心思索,作者經過潛心構思,在文章中蘊含獨到的思想見解,這是對思想內涵的要求;翰藻即文辭藻飾,作者善用修辭典故,在文章中呈現辭采華麗、聲韻優美的藝術美,這是對外在形式的要求。

《文選》是現存第一部詩文總集,它第一次區分了文學與非文學作品,改變了秦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蕭統在序言中詳細說明,古時候經、史、子類的文章,以立意紀事為宗,非以文辭為尚,故而不符合文學性,不得入選。但是史書中的贊論、序述類的文章,同樣富有文采、具備文學特徵,即「綜輯辭采,錯比文華」,因而選用。

由於蕭統選材嚴謹精準,《文選》一經問世,便成為古代士人教科書般的典範之作,獲得「總集之弁冕」「文章之淵藪」之美譽。唐朝的杜甫教導兒子,必須「熟精《文選》理」;宋代流傳「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成為科舉必讀書目;後世歷代文人,皆有研究《文選》著作,使其成為一門「選學」。

一部詩文選集,彷彿是文學的一次「覺醒」。蕭統意識到文學類詞章的獨特風格和價值,第一次為文學劃定了界線,為古今文人品鑑詩文提供全新視角,對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助作用。

整理陶集 隔世知音

作為第一流的文學總編,蕭統還編輯過《文集》20卷、典誥集《正序》10卷、五言詩集《英華集》、佛教經典《金剛經》等。這其中,他最推崇、最鍾愛的要數《陶淵明集》。「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加搜校,粗為區目。」蕭統在《文集》序言中談到,他嗜讀陶淵明的詩文,達到手不釋卷、恨不同時的程度。

圖為陶淵明彩像,清人繪。(公有領域)

南朝文壇,流行的是辭藻華美雕飾、風格輕豔綺靡的文風,天性質樸、志行高潔的陶淵明則以自然平淡、淺顯通俗的隱逸詩為主,受到時代的冷遇。如《詩品》,僅把陶詩列為中品,稱其「質直」「田家語」,含蓄地指出其與當時浮豔的審美風尚相悖。

蕭統是發掘陶淵明作品價值的第一人,不僅把陶淵明的詩八首、文一篇選入《文選》,更為他編文集、作序文、著傳記,可謂陶氏知音。蕭統所編陶集,今已不存,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陶集,多在蕭統版本的基礎上編纂而成。而在《陶淵明傳》和《陶淵明集序》中,蕭統更是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陶淵明作為隱逸詩人之宗的形象。

他首先稱讚陶淵明的才華和作品價值。《傳》載:「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序》則稱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並讚揚他的文章可使貪夫廉、懦夫立,具有道德教化的力量。

蕭統更敬佩陶淵明堪稱「大賢」的品性,「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者乎?」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是陶淵明最重要的立世準則,在詩文中的反映則是「真」,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以「真」為內核,陶詩時常流露出對歸隱生活的堅守,如「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對自然境界的追求,如「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對人生真諦的感悟,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人之下的東宮太子,雖然英年早逝錯失帝位,卻具備賢君風範,贏得臣民敬仰。慧眼識英的文壇盟主,雖然存世詩作寥寥可數,卻保存千古名篇,推動文學發展。蕭統在文學上的貢獻,足以讓後世千載銘記。@*#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蕭統病逝時,年僅三十一歲。粱武帝親自來到東宮,扶著太子的棺柩失聲大哭。太子仁義有德,人人皆知。死後,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宮去憑弔,滿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國各地的百姓和守衛疆土的士兵,聽到他死去的消息後,都十分悲痛。
  • 梁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之長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從沒想去繼承皇位,而是殫精竭慮、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匯集古今三萬卷書籍,全神貫注地編選了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時至北宋年間,民間尚傳曰:「文選爛,秀才半。」1400多年後的今天,也有文人慨歎:如果在中國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這部《文選》,古代的秀才們該用什麼來做科舉考試的「教材」?
  • 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舊的史書中,他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是十年奪嫡最終勝出的王者,也是三辭三讓登基開國的帝君。他給人的感覺,是那樣陰鬱、無情。
  • 那是建安末期的一個盛夏。以博學多藝聞名的邯鄲淳,作為曹家三公子的座上賓,正在欣賞一場演出。台上的主角是一個盛裝登場的胡人,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說,十八般技藝看得人眼花撩亂。胡人笑問:「邯鄲先生覺得如何?」
  • 天下大亂之時,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亂世,開創大業。三國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縱橫沙場,統一北方,奠定曹魏基業;雅愛詩章,自成風骨,開創一代文學。亂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為魏武帝的同時,更因其雄健筆力,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 說起古代的帝王詩人,你會想到哪一位?是「秋風起兮白雲飛」的漢武劉徹,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魏武曹操?「洛陽女兒名莫愁」的梁帝蕭衍,還是「故國悲涼玉殿休」的徽宗趙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