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太宗為七處戰場敕建佛寺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貞觀三年的十二月間,唐太宗下詔,為過去行陣作戰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陣所立七寺詔》一書中說:「紀信捐生,丹青著於圖像,猶恐九泉之下,尚論鼎鑊,八維之間,永纏冰炭,所以樹立福田,濟其魂魄。」於是在交兵作戰、死亡慘重的地方,為敵我雙方的陣亡者各建寺剎,延招僧侶。讓那些死難的亡魂,聞到晨鐘暮鼓之聲,能夠變炎火於青蓮,易苦海為甘露。

第二年五月間,在七處戰場上建築的佛寺一齊竣工落成,太宗還下詔派有道高僧住持。這七所佛寺為:

破薛舉於豳州,立昭仁寺。
破宋老生於呂州,立普濟寺。
破宋金剛於晉州,立慈雲寺。
破劉武周於汾州,立弘濟寺。
破王世充於邙山,立昭覺寺。
破竇建德於鄭州,立等慈寺。
破劉黑泰於洺州,立昭福寺。

寺建成後,太宗又令虞世南、李伯藥、褚緒良、顏師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崇、朱子奢等七位大臣,為以上七寺巽新寺碑誌。 @

貞觀三年的那一年,天下豐收,斗米三錢,夜不閉戶,行旅不帶食糧,一年斷刑僅二十九人,天下大治。(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在他的著作「中國姓氏」一書指出,李姓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人數約九千五百多萬,佔全國人口數百分之七點九;如果再加上少數民族和海外華裔李姓,總人數超過一億,也是全球最大的同姓人群。燕趙都市報報導,袁義達研究指出,中國李姓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單單李姓稱帝的政權就有十二個,在歷史上亦是人才輩出,例如春秋思想家李耳,戰國水利家李冰、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漢名將李廣、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醫學家李時珍、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等不勝枚舉。
  • 吐蕃大臣祿東讚奉藏王松讚干布之命前往長安請婚。然而向唐朝求婚者,並非吐蕃一國,周邊幾個國家都想求得才貌雙全的文成公主以便和強盛的唐朝攀上親戚。太宗李世民並不急於向某使臣許諾,而是來了個「比文招親」,出了幾個難題,全部能答對者,方可向之許婚。
  • 《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21行,行42字。後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並序》,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厘米,寬120厘米。碑額高106厘米,上刻「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飛白書九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現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此碑行書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的鼎盛,而且李世民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搜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 撰文,歐陽詢書。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楷書24行,行49字。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在距西安約六十公里,在禮泉縣東北二十二點五公里處。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