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朝謊言錄」全球有獎征文大賽參賽作品

【紅朝謊言有獎征文】下鄉

老十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5日訊】我生長在中國南方廣州郊區一個小鎮。一九六八年秋,我還未滿十八歲,在鎮上一間荇器編織工場工作。一天,鎮革委要我們其中的几個青年去開會。到了開會的地點,已有几時個青年在會場。不久,鎮革委的人講話了,冗長、空洞,乃是共干講話的作風,因此我初時并沒有留意講話內容,只想著個人的私事。后來會場起了些騷動,我發現人們都在低聲談話,面色异樣。一問之下,才明白了開會是要我們下鄉務農。人們都面面相覷,之后就是漫長的沉默,沒有人表態。鎮革委的人只好無奈地宣布明天繼續開會。

第二天上午,人們按時到達會場。只見辦公台上鋪著一大張紅紙,上寫“光榮榜”。鎮革委的人也不再多說什么,只叫人們在紙上簽名。隨即便有三幾個人爽快的簽了名,就此而已。之后無論鎮革委的人怎樣勸說,也不再有人簽名。中午十二點了,鎮革委的人宣布包括我在內的其中一些人留下。小鎮上的人我都認識,我注意到留下來的人都是紅朝所稱的黑七類的子女。

當可以先走的人剛走完,一個鎮革委的人突然走向一推抄家沒收回來的古舊家具旁,抽出一條木椅腳,在手上拍著,向我們走近,要我們逐一表態,要說明不簽名的原因。輪到我說的時候,我說家里只有一個母親,离開了便沒人照顧……。我話未講完,只見鎮革委的人猛的一下用力把椅腳敲向辦公台。當乓的一聲傳入耳鼓時候,我的心也跟著突突的振蕩。鎮革委的人鐵青著臉,咆哮著:“人民政府給你們光明出路,你們還留戀反動家庭嗎……。”

我的玩伴小馬,只有十六歲,他的手正搭在我的肩上,不停的抖。我腦里閃過傳聞中几個在被勒索交出錢財過程中被活活打死的地主;閃過親眼目睹工人武斗;廣州城內吊在電線杆上,及橫在路邊死的莫名其妙的尸體;閃過自四清運動后給予逃避斗爭罪名而管制后又不斷被斗的母親。我恐懼亂棍落在身上,也恐母親因我而遭更激烈的斗爭,終于屈辱地在“光榮榜”上簽了名。

對付黑七類以外的青年,紅朝又另有策略。那就是將其父母停職,不發給工資,直至同意下鄉。

金秋十月的一天上午,天朗气清,我們出發了。鎮革委會的牆上貼著光榮榜,高音喇叭在廣播,聲傳數里:“我們鎮首批革命知識青年,響應偉大領袖的號召,熱誠地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我們熱烈歡送……。”

一些人在敲鑼打鼓,場面看似非常熱鬧。一群小學生走上來,給各下鄉青年在胸前戴上一朵血紅的大紙花。

我和小馬及一些還沒机會上過中學的人,忽然變成了知識青年,而且還是革命的,并熱誠地去接受再教育。

我真想放聲大哭,笑紅朝的荒謬!

然而,又不禁悲從中來,我想痛哭,哭十多年來在掙扎中苟存的生命;哭面對的茫茫前路;哭一直相依為命、體弱多病的母親將單獨生活,不斷被爭斗、被奴役。但最后,強忍了眼淚。我并非剛強,是怕招致殘酷的斗爭。

有几個年紀較大,拒不簽名的黑七類子女,于十多天后,被強行取消了戶口,斷絕糧食配給,由兩個共干“陪同”來到務農的鄉村。

我們也知道了,當初領先報名的人,都是共干安排的戲。他們都不用下鄉,名目是:革命需要。

不久,無數廣東的青年紛紛逃到港、澳。

來到加拿大后,我才有幸體會到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可貴。年未滿十八歲的少年儿童,均受政府特別保護。仁政与暴政之不同,有如天壤之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天厚土之傳統、君臣如父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人的君王与臣民之間的關系是重要于父子之間的關係的,這是多么殘酷、野蠻、愚昧、無理呀!不!這是事實、是國人自春秋戰國以來二仟多年血的事實;再有就是不管這皇帝是什么樣的無懶、土匪、惡棍、騙子、陰謀、野心、只要他座上那個權力的寶座,那眾人就要均向他伏首稱臣。
  • 大紀元與博大出版社聯合舉辦全球征文「紅朝謊言錄」獲到各界精英鼎力相助﹐現將評選委員會成員公布如下(以姓氏字母為序)﹕
  • 中國大陸到處都有腐敗的謊言和謊言的腐敗。謊言是中國共產党及其建立的社會主義紅色王朝賴以苟延殘喘的支撐物,是造成整個社會烏煙瘴气的本質表現。
  • 1998年12月28日 讀《水滸的災難》
  • 中國大陸的謊言社會化問題十分嚴重,就像垂垂老矣的行將朽木者,就像死不下台、貪權戀棧的屠夫,以絞殺自由的全面逞能和人權的悲鳴為力,導向人性的普遍墮落,導向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萬馬齊喑的局面。其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彌天大謊,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也是必須加以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