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樂 許雲封

史然 整理
【字號】    
   標籤: tags:

唐德宗貞元初年,韋應物自蘭台郎改任和州牧,這不合他意願,因此頗不得志。他乘船東下,夜晚停泊在靈璧驛站。當時正值夜空初現瑩碧的夜光,秋天的冷露凝聚在衰草的枯葉上,韋應物坐在船倉中一邊飲酒一邊吟詩,正要將吟得的詩句記下來時,忽然聽到許雲封吹奏的笛聲,嗟歎良久。
  
韋應物通曉音律,覺得許雲封的笛聲酷似天寶年間京都梨園首席笛手李謨所吹。於是召來許雲封詢問,方知他是李謨的外孫。許雲封說:「我原本是任城人,已有多年沒有回去。天寶改元時,我才生下來一個月。當時正值玄宗皇帝東到泰山封禪歸來,外祖父隨聖駕到任城,聽說我剛生下來,見到後非常喜歡,就將我抱給李白學士看,並請李翰林給我起名。李翰林當時正坐在集市的旗樓上,高聲命拿酒來。當爐賣酒的老太太賀蘭氏已九十多歲了,是她邀請李翰林到旗樓上飲酒的。我外祖父聽到呼喊,趕緊將酒送到旗樓上。李翰林飲酒後,提筆揮毫在我胸上醉書五言詩一首: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外祖看後說:『我是特意向你為我外孫乞討個名字的,可你寫了一首詩,是甚麼意思啊?』李翰林說:『名字就在其間。你看,樹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語是莫言,莫言,謨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孫也。語及日中,是言午。言午,許也。煙霏謝成寶,是雲出封中,乃是雲封也。即李謨外孫許雲封也。』後來,我就以雲封為名。
  
我十歲時,父母相繼離世,剩我孤身一人。我來到長安投奔外祖父。外祖父憐我遠道而來,讓我跟著幾個舅舅學吹笛。外祖父說我天性知音律,於是教我吹橫笛。每當學會一支曲子時,外祖父總是撫摸著我的脊背賞歎。當時,正趕上宮裡梨園設置小部音聲班,要收三十多人,年齡須在十五歲以下,外祖父就將我推薦去了。
  
玄宗天寶十四年六月,正值皇帝住在驪山行宮,又是貴妃楊玉環的誕辰生日。皇上詔見梨園小部音聲班為娘娘演奏祝壽。我們都被接到長生殿,奏新曲,曲子沒有名字。當時南海正向貴妃進奉鮮荔枝,因此就將曲名定為《荔枝香》。演奏完,左右歡呼,聲動山谷。當年,安祿山起兵反叛,皇上與娘娘匆忙回京,我們也就散了。自此,戰亂離別,我漂流南海近四十年。今天,我去龍立探訪親友。」
  
韋應物說:「我的乳母有個兒子名叫千金,曾在天寶中年拜你外祖父李謨為師,藝成後卻去世了。現在每每想起來都很悲傷。千金昔日所吹之笛,就是你外公所賜。」說著,從行囊中取出一個舊笛遞與許雲封。許雲封悲傷的跪著捧過來,撫摸觀看,說:「我相信這是一支佳笛,但並不是當年我外祖父所用的那支。」
  
他又對韋應物說:「制笛用的竹子應生長在雲夢之南,鑒在柯亭之下。須在當年七月十五日前生,明年七月十五日前伐。過期不伐,它的音色發窒,未到日期就伐,它的音色就浮。所謂浮,外面澤潤而內干。干,受氣不全,氣不全,竹必夭。古之至音,一疊十二節,一節十二敲。如今的名樂曲,至如梅花流韻,感金谷遊人;折柳傳情,悲玉關之戍客。即使樂聲也是清響,但是未達到至音的地步,就不能降神祈福。用已夭的竹管制成的笛子,遇到至音時必破,所以,我才知道這笛子不是外祖父當年所吹的。」
  
韋應物聽了後說:「我想請你吹奏一曲鑑定一下,笛子吹壞了無妨。」於是,許雲封捧笛吹《六州遍》。一疊還未吹完,駭然一聲,笛管中間破裂。韋應物驚嘆良久,於是聘請許雲封在他治下的曲部任事。
  
(出《甘澤謠》)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羯鼓是一種出自於外夷的樂器。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發出的音主要是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古時,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
  • 唐代宗廣德年間,蜀人,前雙流縣丞李琬能擊奏羯鼓,朝庭將他上調到京都長安,住在務本里。
  • 唐代宗李豫當朝時,宰相杜鴻漸也能擊奏羯鼓。永泰年間,杜鴻漸擔任三州副元帥兼西川節度使。到成都,太常少卿李琬送給杜鴻漸一根削杖。杜鴻漸得到後,拿出來給眾位幕僚賓客觀賞,說:「這是很難得的東西啊。它大概在衣、被裡存放多年了。」
  • 蜀將皇甫直善於識別音律。通過敲擊陶器,他能判斷出這件陶器是何年何月燒制的。他尤其喜愛彈琵琶。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鑒真東渡為尋「真法」,抑或尋覓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進修行的鑒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