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瓷窯的特殊成就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湖南長沙窯創始於唐而終於五代。長沙窯的瓷器式樣之多,在唐代瓷窯之中可以說是少見的。長沙窯工匠對於罐等器物的口、腹、系流的部位,善於隨形變換,創造出了許多實用美觀的形式。長沙窯燒造的瓷塑動物也惹人喜愛,獸類的獅、像、牛、羊、豬、狗、馬等。
  
長沙窯的裝飾藝術方面有特殊成就。出現較早的模塑貼花裝飾。花貼在壺流和腹部,紋飾褐色彩斑,然後旋青釉。
  
釉下彩繪是長沙窯有歷史意義的首創。開始出現時紋飾比較簡單,先出現釉下褐彩,然後發展為褐綠兩彩。長沙窯釉下彩突破了青瓷單一青色。各種紋樣大量出現,豐富了唐代瓷器的裝飾藝術,對後世釉下彩的繼續發展開了先河,在工藝也為後世奠定了基礎。
  
此外,長沙窯在唐代還對其它瓷窯發生了過一定的影響,例如四川省甚坊堂的邛崍窯,出土器物與長沙窯具有共同裝飾特徵,青釉褐綠斑與釉下彩品種遺留甚多。還有成都青羊宮窯也有類似情況。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總統府今天公布五二O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的菜色、菜單及餐具,八道菜全採台灣本土食材,以海鮮及羊肉為主,油條、客家粽、原住民小米麻糬也入菜;菜單設計成可收藏的東方畫軸;繪有台灣萍蓬草的陶瓷餐具為國宴增添本土味。總統府下午由公共事務室主任黃志芳、第三局局長劉溪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郁秀、菜色設計者圓山飯店主廚劉少文、菜單設計者陳俊良等人召開記者會,公布五二O國宴菜色、菜單、餐具及相關活動。
  • 週四傳出日本積層陶瓷電解電容器 (MLCC )業者指出,今年MLCC在Murata村田大廠殺價競爭下仍有跌價 10%壓力,不過村田已否認,台灣廠商包括禾伸堂、國巨及華新科也認為,目前全球MLCC廠商產能稼動率都逾 9成,目前沒有下跌壓力,部分高容、高壓、大尺寸及特殊規格產品還持續吃緊。目前在國內、外主要MLCC廠商產能利用率方面,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日系廠商如Murata、TDK、TaiyoYuden等,產能利用率多在9成以上;另外,南韓系廠商SEMCO 在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產能利用率都約在95% ,至於台灣MLCC大廠如國巨、華新科等,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產能利用率也約在92-95%水準,因此國巨認為村田殺價及跌幅10%的可能性不大。
  • 荷蘭籍陶藝家芭芭拉‧南寧Barbara Nanning 今天在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開為期二天的講座暨工作營,為台灣喜好陶藝者介紹荷蘭的陶藝發展現況與她個人的陶藝創作理念。她同時也是玻璃藝術家,在國際陶藝界中也相當活躍,作品「海之頌」也入選第一屆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芭芭拉介紹她創作以來各時期各系列的作品,包括創世紀、化石、銀河等,讓人了解她的創作風格變化脈絡。而在下午的示範工作營中,館方邀請了鶯歌老陶師陳坤泉拉坯拉出厚、重而大的圓柱形坯體,再由芭芭拉在坯體外面繞上繩子,由裡向外推,接下來把圓柱體的底部切掉,讓原本螺旋形的胚體從容器成為雕塑。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