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將篇

【風雲人物】唐代名將薛萬徹

子泉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1月11日訊】太宗嘗謂侍臣道:「於今名將,惟世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薛萬徹為右衛大將軍,慓悍驍勇,頗立戰功,唯不識少文。太宗對文武有功的臣下,常妻以公主或宗女籠絡,使他們樂於揮灑生命的偉力,做太宗雄才大略,建構「貞觀之治」的推手。

萬徹尚丹陽公主,是太宗諸駙馬中唯一行伍出身,又是一個舉動甚是粗魯的人。太宗每對人說:「薛駙馬雖很憨氣,但他忠直勇敢,軍中士卒都很喜歡他。怎的朕那丹陽公主這麼討厭他,聽說常常幾個月不和萬徹同席呢!」

這一年,太宗因諸公主大半下嫁,便在清心院設下筵席,召所有公主在內院賜宴,所有駙馬在外間就席。這許多公主,雖說是同父姐妹,但自幼兒便各有保姆管教,分院居住,不常見面。今日聚首一堂,大家說說笑笑,甚是欣喜。獨有丹陽公主一人,鬱鬱不樂;姐妹們都追著他取笑。公主只嘆著氣說:「妳們都嫁得如意郎君,唯俺命薄,適此憨呆的武夫,讓人一世也豁不出一口大氣來!」

正嗟怨的時候,忽宮女報進內院來,說外庭諸駙馬只薛駙馬得萬歲歡賞,萬歲解佩刀賜與薛駙馬。其他駙馬正搶著敬酒,賀薛駙馬的喜呢!原來這薛萬徹,因平日受公主的冷淡,便接受了太宗曾要他習文的建議。暗中發憤讀書,在府中聘請飽學之士,教授他經史,不過半年多,居然也能執筆成文。這一天在清心院領宴,太宗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解文作詞,便傳命用隋煬宮人吳絳仙的故事(註),各作樂府一首。別的駙馬,都暗暗的替萬徹捏了一把冷汗。誰知薛駙馬得了題目,竟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太宗把諸駙馬作的詞拿來一一瞧過,最後再看薛駙馬的,想不到竟是最佳之作。太宗大喜!即喚萬徹到跟前,把自己的佩刀解下來,親手給他掛在腰上。很高興的拍著他的肩頭說:「薛駙馬沙場上的功夫了得。現在,居然文字上也有這麼好的造詣,值得獎勵!」
眾駙馬見萬徹得了皇上的褒獎,便爭著去看他所作的樂府:
「持短掉,持短掉,三千殿腳羞花貌;描長黛,描長黛,三千殿腳摹嬌態。玉工有婦真玉人!秀可療饑色可餐。誰將十斛波斯螺,勾出廣陵新月痕,千載尚銷魂;無怪當年看煞隋家風流之至尊。」

太宗又把這篇樂府送進內院,傳觀衆公主。那丹陽公主看了,尤其高興得眉花眼笑。一時宴罷,衆公主和駙馬都辭謝出宮,那薛駙馬也正要跨上坐騎回去。忽見一個侍女走到跟前說:「公主請駙馬同車回府。」薛萬徹舉目前望,果見道旁一輛七寶香車,那丹陽公主正含笑揭起車簾候著哩。薛駙馬這得意有如登天一般,急急下馬趕到車前。侍衛上來打開車門,萬徹向車中一攅,同坐著車回府去了。從此他夫婦兩人十分恩愛,常常在府談讌賡和,或一對兒在宮中出入,或在友人處宴飲酬唱。太宗更是高興,他把一個憨厚無文的武勇之士,造就為用槍和筆,幫他一起寫歷史的將材!

註:陏焬帝遊幸江都,用十五、六歲的少女三千人,訓練成殿腳女,為其坐船牽纜而行。焬帝見一秀麗的美女叫吳絳仙的很可愛,尤其臉上一雙彎彎的長眉,最叫人動心,便免去了她的工作,臨幸後封她為崆峒夫人。適時有波斯國進獻螺子黛(畫眉用),焬帝分了一斛給絳仙。因焬帝最欣賞她的兩眉,衆殿腳女便都學著她畫了起來。薛詞中有句:「玉工有婦真玉人!」因絳仙曾許嫁玉工萬群為妻之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三十日專電)二零零五年即將進入尾聲,保守黨新黨魁卡麥隆被英國媒體選為英國政壇年度風雲人物;在治安方面,內政部長克拉克因提出具爭議性的反恐法案及身份證,也列入風雲榜;展望新的一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將面臨提前下台壓力,新建核能電廠案可能在爭議中通過,禽流感的威脅也將加劇。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蕙燕達拉斯三十一日專電)二十五歲從台灣移民美國的周建源,由於今年五月間當選北德州地區首位亞裔市長,被膺選為今天出刊的達拉斯C週刊二00五年風雲人物。
  • 一五五一年李時珍因爲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聲名遠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爲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幾年後,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
  • 戚繼光是明代抗倭名將,字元敬,號南塘,山東人。他出身貴族,歷代祖先皆為明朝將領。戚繼光年紀輕輕就繼承父祖遺志,17歲任登州衛指揮僉事,25歲升為署都指揮僉事。雖然年少得志,但他並非單靠父祖餘蔭,而是在軍事方面有真才實學,從他的詩句中我們也可看出他的抱負不同一般:「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回顧戚繼光的一生,的確就是在掃除倭寇、「但願海波平」的理想中奮鬥。
  • 寇謙之,北魏初著名的修道人。祖籍上穀昌平(今北京)。後居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北)。原名謙,字輔真。從他記事起,過的就是兵荒馬亂的生活。當時各部族部落集團間相互混戰和仇殺。烽火遍地,白骨盈野,耳聞目睹之下,他不樂仕途,倒喜歡修仙學道,鑽研張陵、張角之術。憑著他仕宦之家,讀了不少天文、歷數,老、莊道書,並研習五斗米道。

  • 在《亞洲週刊》的風雲人物榜上,被稱為“中國律師的良心”的高智晟律師可以說走在最前列。高智晟律師出生於陝北農村,從軍隊轉業後,在新疆自學法律考取律師資格,2001年獲得司法部表彰的“全國律師論辯大賽十佳榮譽律師”稱號。
  •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