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良相篇

【風雲人物】才德兼備的良相-房玄齡

文/曉芸 圖/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5日訊】房玄齡是齊州淄縣(今山東省臨淄縣)人,自幼聰潁好學,由於出身名門世家,因此有很多機會博覽史書,父親房彥謙是著名的學者,深受人敬重,啟蒙時的房玄齡已讀遍了史、子、集,在父親嚴格的調教下,不但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洋洋灑灑的長篇理論也難不倒他,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成為一個才德兼備的年輕人。

房玄齡很早就聽說秦王李世民的大名,心裡十分仰慕,後來李世民率兵來到他的家鄉,於是房玄齡逢此良機,便到李世民駐紮的軍營來拜會,兩人一見如故,不久便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

後來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順利的取得太子之位,而擢封玄齡為太子右庶子,這也是唐朝邁入了第一個盛世的肇始。
不久高祖禪位給秦王世民,世民即位後是為唐太宗,並改為貞觀。這時他不忘身旁群臣之功,便開始封賞有功之人,還特別晉爵房玄齡為行國公。唐太宗締造了唐朝的太平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三年,太宗任房玄齡為太子少師,但被房玄齡謙辭了,太宗只好改任他為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次年又改封為魏國公,並兼修國史。

這時房玄齡已是高官厚祿,總管百司,但他依然處事謹慎,不分晝夜的處理公文,處事態度相當通達,更重要的是用人完全根據能力,不問出身卑賤或尊貴。於是貞觀盛世很快的展現了無比的生機,百姓皆稱玄齡為「良相」。

貞觀十三年,太宗又加封房玄齡為太子少師,玄齡幾次上表請求解除僕射的職務,太宗卻婉拒,房玄齡不得已接了這個職位後,在舉止上更加的謙讓,他認為自己身居要職已有十五年之久,而且女兒還當韓王的妃子,兒子也娶高陽公主,於是又上表辭去顯貴的相位,但太宗都沒恩准。

不久,房玄齡撰寫高祖的實錄、太宗的實錄,太宗並下旨褒獎。貞觀二十三年,房玄齡輔佐李世民已有三十一年了,年歲甚高,舊疾復發,病勢很嚴重,太宗聞訊立刻前去探視,房玄齡在病中仍不忘勸諫太宗要留心國家財力耗損的嚴重性。房玄齡在這一年壽終正寢,享年七十歲。

房玄齡死後,太宗廢朝三日,以示悼念,並冊贈他為太尉,并州都督,諡文昭,陪葬在昭陵旁,以顯揚他一生對唐朝的貢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東漢光武帝時候,重用了一個非常正直剛強的人來治理首都洛陽城,他就是有名的「強項令」董宣。「強項」,白話說就是「硬脖子」;「令」就是縣令。「強項令」這稱號是有典故的。
  •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後因幫助縣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
  • 范寬是北宋的山水畫大師,與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同為陝西耀縣人,並稱“柳范”。
    北宋時,朝廷對繪畫藝術相當重視,為了吸收各方藝術創作人才,成立了畫院並賜以官職。然而范寬沒有選擇在仕途追逐,反而隱居至人煙罕至的終南山與太華山居住,終生以山林為伴,沉浸於風雪雨霧之中,把自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因此他的山水畫往往令人彷彿置身於山林中的感覺,故有人評范寬物象之幽雅, “本朝自無人出其右。”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別號文山,吉州廬凌(江西省吉安縣)人,出生於南宋末年多難的朝代,因此文天祥的一生可說是坎坷多劫。
  • 王維是唐朝的詩人,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聞名。他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富有正義感。
  • 吳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小說家,他父親為他取名“承恩”是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留名青史的忠臣。然而他並沒有達成父親的期望,在科舉場上屢不得志,考了多次竟連個舉人都沒考中,直到45歲才勉強考上了一個歲貢生。
  • 濟公,據說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時的天臺人,法號「道濟」,由於他經常裝瘋賣傻,並以癲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濟癲」這樣的稱呼。不過,傳說中他可是佛法無邊,並常以神通濟困扶危,所以外號「濟公活佛」。濟公則是民眾對他的尊稱。“濟”字有扶危濟困的意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