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小滿-蠶要溫和麥要寒

曉云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訊】小滿是孟夏四月的中氣,大約在國曆5月21日或5月22日。農諺說:「小滿麥滿仁。」指的是小滿時節,稻與麥都已經穗盈滿,農事十分繁忙,這時蠶正準備破繭而出,養蠶人家也開始忙碌了。

曆法記載:「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小滿也。」這是說:從小滿開始,大麥、小麥等夏收的作物已經結果了,粒子漸見飽滿,但未成熟,所以叫小滿。這時太陽黃經為60度,這是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

提到養蠶與種麥,有句俗諺叫「小滿天難做,蠶要溫和麥要寒」。意思是說,小滿正是蠶結繭的時候,而蠶喜歡出太陽、溫暖的天氣;但麥要結穗時卻是適合較寒冷的天氣。因此才說對上天來說真是左右為難,因此才說難做「小滿」天。

在小滿節氣中有神農大帝的誕辰(黃曆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大帝,顧名思義與農民關係密切,其實祂就是古代的神農氏。神農氏教人民務農,並且親身嚐百草、識百草,為的是瞭解草的醫療功用以替人民治病,因此廣受農民與藥界的信仰與愛戴!

農民雖然也能體悟四時氣候自有規律,上天自有安排,但祈求諸神賜予民間風調雨順,卻仍免不了。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辦廟會、進香,一方面為為神農大帝慶生,一方面祈神降福,保佑子民有一個豐收的好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ㄧ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國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黃曆每年正月初,有時也會提前到前一年臘月末」。
  • 絢爛繽紛的雨水節氣,天降甘霖,滋養萬物,活潑熱鬧的景觀也接踵而來。【周書時訓篇】:「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盟動。」

  • 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農民曆紀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月令廣義》說:「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從立夏的九十天剛好過去一半。」
  • 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活動,充份表現了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所以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
  • 】「清明」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時序到了季春,春暖花開,萬物在氣清景明的大地中,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此時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綠葉點綴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加上氣候合宜,正是適合人們出外郊遊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有所謂的「春遊」、「踏青」等習俗。
  • 春捲,臺灣民間習稱為「潤餅」,在華人地區久已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場或夜市裡常見賣春捲的攤子,鋪子上擺了滿坑滿谷的餡料,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還有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老闆把這些冷卻的餡料放在薄薄的麵皮上,技巧的「捲」成圓筒狀,連同一小碗柴魚湯奉到您面前,這就是好吃的春捲了。
  •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 立夏是孟夏四月的節氣,是夏季的開始,農作物在溫暖的氣候成長迅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