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命由天定 生命輪迴

文/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楊礪,字汝礪,北宋京兆鄠(今陝西戶縣龐光鎮楊家堡)人。宋太祖建隆年間考取狀元,也是宋朝的第一個狀元。他任光祿寺丞、屯田員外郎等職時,因施行善政而出名。

端拱初年,楊礪被調往庫部,任記室參軍。有一次,他前去拜見節制澶州的周世宗柴榮,被安排在客捨中住了數天。一天,柴榮上朝去了,楊礪住到了一僧捨中。在睡夢中,有一穿戴古代衣冠的人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能跟我走嗎?」楊礪便跟隨此人走了出去,只見宮殿巍峨,守衛威嚴,好像並不是人間能有的氣象,在大殿上,有一王者打扮的人正執珪面向南,大約三十多歲的樣子。楊礪走上前去拜見,發現前面幾案上有一本簿冊,上面寫滿了人的名字。楊礪定睛一看,發現自己的名字在最前面,於是請求那位王者能夠開示自己的前途吉凶。王者說:「我並不是你的師父。」並指著另一人說:「這位是『來和天尊』,日後會是你的主上,你應當問他。」被指的人笑著說:「此後四十年,你將建功立業,聲名自然也就顯赫了。」楊礪再三敬拜。

醒來後,楊礪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他本來叫「楊勵」,因發現籍冊上寫的是「礪」這個字,自此便改為了「楊礪」。

後來,楊礪在藩王府見到了當時的襄王趙恆,他回家後吃驚的對兒子說:「我這次見到襄王的面貌,居然就是我先前在夢中見到的『來和天尊』啊!」

襄王趙恆後來任開封府尹,他把楊礪任為推官。有一次,趙恆問楊礪:「你是哪一年考中進士的?」楊礪支吾著沒有作答。趙恆後來知道了楊礪居然是頭名狀元,後悔自己問的有些冒昧,更覺得楊礪科考第一卻並不因此而自誇,所以非常敬重他。公元997年,身為皇太子的襄王趙恆即位,就是宋真宗,他先後拜楊礪為給事中、翰林學士、工部待郎、樞密副使等要職。

楊礪在夢境中,透過神人的點化,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早有安排,以及宋真宗是「來和天尊」轉世的真相。可見,這人世間的一切事皆由上天註定,豈能由人說得算。看了《宋史》中記載的這個故事,我們不由感嘆生命輪迴的玄妙神奇,和我們對生命、宇宙、空間認識的渺小,以及那所謂的「無神論」和「人定勝天」的現代觀念是如何的可笑、無知。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商人來講,將本求利、追求商業利益本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不過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是古代中國商人普遍認同的道德準則。「仁義禮智信」與「君子重信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因此在歷史上也不乏富而有德、重義輕利的仁人君子。
  • 園丁麥包榮(Matt Baldwin)所打理的農地,獲選為今年最佳「分派土地」(Allotment of The Year)。圖為他15日自豪地展示他的其中一件獎品巨型韭蔥。

    政府把多餘的土地分給人民,讓人民自耕自足,種植蔬果,這樣的地就叫做「allotment」。這個傳統文化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現在不管是哪一個政黨執政,都會保護綠地,不會隨便開發,所以「allotment」就一直保存了下來,即使是繁華的倫敦各個區都有這樣的「allotment」。

    不過獲撥土地的人不能種東西拿去買,再者是現在這些地不是分給民眾,而是要向政府繳交租金,租金不貴,通常為16英鎊至32英鎊一年,也可以一次過繳納10年的租金。

  • 明慧學校新澤西橋水鎮分校自建校以來,便開設了一門與中文課緊密聯繫的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課。該課是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宗旨,把培養學生的高 尚品德,良好的生活習慣融於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並逐步落實到家庭和學習的日常生活,使之成為品行端正,德才兼備的人才。
  • (希望之聲《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 二、共產黨如何破壞傳統文化
  • 劉寵,字祖榮,東漢東萊牟平人,官至司徒、太尉,其為人清廉不貪,愛民如子。曾感歎:「為官之道,捨一分則民多一分賜,取一文則官少值一文錢!」
  • 8月27日下午1:30分至4:30分,悉尼大紀元假Hustivill Illawarra Catholic 俱樂部舉辦了以「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為論題的九評沙龍研討會。明居正教授、中國工黨主席方圓先生及自由學者馬恆雋先生三位主講嘉賓,分別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教育的內涵、兩岸不同社會體制及教育等方面,探討比較了不同文化教育帶來的不同結果。
  • (大紀元記者徐長樂、謝思恩吉隆坡報導)8月31日是馬來西亞國慶日。國慶前夕夜,約上萬民眾湧入首都吉隆坡獨立廣場迎接國慶49週年紀念日的來臨。

    具有歷史意義的獨立廣場是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日國旗上升的所在地。除了本地市民,來自印尼、孟加拉的客工以及外國遊客也聚集一起共同迎接國慶日的到來。吉隆坡市政局在當晚安排了馬國三大民族(華、巫、印)傳統文化歌舞表演。

  • 漢文帝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非常懂事。在他當皇帝之前,是代州的領主,所以也有人稱他為代王。
  • 以北京高智晟、滕彪、許志永等為代表的律師群體的出現,在中國民主化轉型過程中具有符號意義。律師群體集體以專業維護人權人士的面目出現,完全與民主牆時期的紙上(牆報、辦刊)民運迥然不同,又與八九民運的街頭民主相異。兩次民運累積的經驗和捍衛民主政治的觀念,經過六四屠殺之後十多年的沉澱、熏陶、嘗試,一批詩人、作家、記者、學者、律師、藝術家、受難者,被迫從體制內剝離而出或流亡海外。他們在自身專業的背景下,完成了最為痛苦的身份轉變,自覺成長為反傳統和反獨裁的精英。筆者一直以為,二十世紀初葉的新文化運動(一九一五年——一九二七年)為以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提供了一個無良革命範本。中國知識分子走不出這樣的宿命:對傳統文化全面否定並意圖樹立民族復興的新樣板,但是,文化運動最終都被殘暴的政治運動所取代。文化與政治同構,同時彰顯著中國知識分子不能獨立的可憐,和政治強硬壓制社會的反動。
  • 他早先派出的弟子法佐出外辦事回來,走在半路,碰到另一個弟子法常外出。這兩位弟子在旅途巧遇,喜出望外。互相停下車來,就在路邊談心,從當晚一直談到天亮,然後各奔自己要去的地方。當法佐趕回到鄴城佛寺的時候,沒想到佛圖澄已經等在佛寺門前,迎接說:“我等你有一會兒了。昨天晚上,你和法常議論為師直到天亮,興致不淺啊!”法佐聽了,心中一驚,師父是甚麼都知道!接著,該文寫道:“於是國人每相語:‘莫起噁心,和尚知汝!’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者。”意思是說:從此以後,人們都更加敬畏佛圖澄,經常相互提醒對方:可不要起邪惡之心,無論你在哪裏,佛圖澄都知道你!以致佛圖澄所住之處,人們都不敢對著那個方向,去擤鼻涕或吐唾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