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通天

飛傑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中,流傳著一個神人同在的時代,由於歷史的久遠,人們已經很難相信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所以通通把那個時間的歷史稱為神話,之所以是神話,是因為被稱為“三皇五帝”的人類首領都成了神,人們不相信就說是神話了。

在大紀元發表的《上古神話演義》,裏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五帝時代,天子最重視的就是祭祀,這種祭祀有別於現在的拜佛拜廟,求升官發財,天子的祭祀是為了敬神,讚頌天帝的偉大,把自己在地上治理的成功歸功於上天的指導、幫助和保佑,那麼祭祀時除了祭祀人的虔誠,禮儀的隆重外,還要製作讚頌神的音樂來表達對神的敬仰。這種祭祀的音樂最能反映天子的德行,天上地上萬事萬物對天子的肯定,以及作樂者的精妙技藝。

相傳在帝舜時代,神禹已經治水成功,洪水的災禍已經解除,人民安居樂業,外國不遠萬里來朝,帝德的光輝照耀四方,所謂“帝德蕩蕩,帝功巍巍”,眾臣工就打算為帝舜作樂,以告成功於天。一日,樂正夔在演練音樂時,四面周圍的鳥獸都能隨著音樂應弦合拍的騰舞,由此可見樂正夔所作音樂的精妙,連鳥獸都能聽懂,大概古人的“對牛彈琴”,只是因為音樂不及樂正夔的精妙才不肯聽吧。

到了正式祭祀那天,帝舜竭恭盡敬,一板一眼的按照祭祀的禮儀敬天敬神,絲毫不敢懈怠失儀,旁觀的百姓見帝舜如此恭敬,也都屏息斂氣,一聲不敢喧嘩,連向來紈絝的丹朱在這樣莊嚴的場合也不敢怠慢,恪恭衹敬,一動也不敢動,所有參與的、參觀的人都受到感化,心氣也變的恭敬起來 ,當音樂奏到第九成的時候,美妙的音樂引來無數的鳳凰和鳴,長鳴聲與樂聲高低應節,悅耳異常。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平常時節是不會顯現的,只有帝王的盛德才能感召鳳凰,所以能看到鳳凰是極祥瑞的徵兆了,而這祥瑞的徵兆也是上天在與地上的帝王溝通,表達了對帝王治理的肯定,這也是中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現了。

要想達到人與天通的境界,人必須達到天神的標準才能溝通,帝舜在位期間,為天下百姓操勞,公而忘私,以孝治天下,敬天敬神,無時無刻不檢點自己的行為,不敢有任何私心,雖貴歸天子,父母卻還是普通百姓,使天下百姓的道德提高,解黎民之苦,使天下百姓都能克盡孝道,信神敬天。可見,要想天人合一,必須得無私無我,先他後我才能達到標準,才能感化世人,感動上蒼啊。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21世紀的“神韻”演出,看了所有的報導,所有人的反映都是感動,有的看到法輪功修煉者的受迫害而感動流淚,有的激動于美麗的服裝之餘,也深深震撼於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正統文化,這不是中共的文化,這是神傳文化。更有的人指出,表演者散發出來的能量讓他們感動,那種慈悲的能量讓人感到了美好,光明和愛 ,讓人感受到神的存在。“神韻”使人更加相信神,“神韻”使人更加相信正義,“神韻”使人更加相信善良,“神韻”使人更加相信“真善忍”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博愛,最光明的信仰。“神韻”使人激發正念,“神韻”使人與神得到了最好的交流溝通。

朋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在這個人們越來越遠離神的時代,看一場“神韻”的演出,讓我們回想在天上的日子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於中國最早的鐘,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以在陝西境內出土的一件陶鐘為起始,年代為原始社會,距今約有5000年之久。在那時,我們的先民就製作出了陶鈴,以在勞作之餘來娛樂。
  • 據考古資料顯示,人類對死亡有較明確的概念,並對死者進行埋葬活動,距今約有十萬年之久。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經會為死者佩帶珠子、獸骨類的裝飾品,山頂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頂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鐵礦粉的舉動,似乎代表著某種特別的意涵,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指出,紅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徵,為死者灑上紅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嚇野獸的功能,因此,紅色也能夠保護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圜錢是一種圓形圓孔的貨幣。部分圜錢幣面上,有「西周」、「東周」、「長垣一釿」等字樣。史載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其後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稱為東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在錢幣制度上推行「半兩錢」,半兩錢是一種圓形方孔的銅錢,錢面上有「半兩」二字,亦即後來「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幣的使用,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兩國及其鄰近地區最為普遍。刀幣中的「明刀」,在幣面上有日月的圖案,是在是戰國時代的燕國所鑄造,出土數量相當多。
  • 唐朝建立以後,於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發行「開元通寶」(或讀作「開通元寶」),這是中國以「通寶」、「元寶」命名錢幣的開端。
  • 「布幣」流通於戰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釿布四大類。尖足布主要在趙國一帶通行,魏國部分地區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為了籌措討平叛亂的軍費,於乾元元年(758),發行了「乾元重寶」當十錢,又鑄造「乾元重寶重輪錢」當五十錢。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