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愛上學(1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安德魯‧馬丁  譯/游綉雯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我從蒐集的資料所得到的結論是,如果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你已經在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方面頗有進展了。

開門見山地說,沒有完美家長這回事,這一點大概也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我們都是平凡人,所以如果你能做到正面導向的人際關係,那很棒。當然,某些關係可能進展得比其他關係更好些,然而,不管像這類的改變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導向正面發展,那就很好(當孩子以前曾經輟學之類的)。

如果親子間的關係僅只是讓孩子不好不壞,原地踏步,那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許要緊的是,你已經讓孩子進入良性循環中,他也許因此而更能接受某些日後會進入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影響,甚至因而有更大的收穫。

下列為五項良好親子關係的元素:

(一)開明的教養方式。
最佳的親子關係似乎是經由開明的管教方式發展出來的。開明的父母明確而強勢,但卻是以一種支持孩子,並且公平的方式。在有需要的時候,他們頗具彈性,在必要的情況下,他們會調整規定;他們會對孩子解釋規則及其背後的原因;他們會確定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又會提供孩子達成目標所需的支援;他們很有自信,也會提供孩子正面的建議,好幫助孩子也具有自信;他們專注於把事情做好,並注重孩子的專長勝於孩子的短處;他們無條件愛孩子,但又十分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他們並不支持哪些行為;他們找尋能建立並堅定孩子的機會,而不是找機會指出孩子的缺點和問題。

(二)和孩子彼此互相尊重。
從與青少年的交談中我發現,尊重在人際關係中很重要,能夠激勵孩子。孩子對一位他們認為尊重他們所思、所言、所行的成人,會很願意花時間和他們相處。要贏得年輕人的尊敬,其實沒什麼別的祕訣。這當然不表示你得要迎合孩子所想、所做的每件事情。學生告訴我,他們不介意老師或父母不贊同他們,或是禁止他們做某些事情──只要師長能和和氣氣、公平而誠心地聽聽他們對事情的想法。

以下是某些老師告訴我,他們贏得年輕人尊重的一些作法:

‧不要在贏得孩子尊敬以前就假定孩子會尊重你。
‧花時間認識每個孩子──真正了解他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他們在想些什麼。
‧真正看重孩子的興趣以及他們在休閒時間所從事的活動。
‧找機會和孩子有一對一相處的時間。
‧認真傾聽孩子的看法──這需要大人把孩子所說的所有細節都聽進去,並且能夠理解。
‧盡可能常常肯定孩子──不要用虛偽的讚美,而是要真心,發自內心的讚美。
‧讓孩子多負一點責任(在恰當的範圍內)。

(三)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
經由我對年輕人所做的研究,我發現了為什麼孩子會如此認同朋友的重要理由;那是因為他們的朋友了解做一名青少年是怎麼一回事,因此,朋友也很能理解孩子對人生的看法。年輕人很在乎自己被人了解。

設身處地並不代表父母要表現得像個孩子一樣,試著要表現出很「酷」的樣子。那些記得年輕歲月是怎麼一回事的大人和老師們,可以讓自己威嚴無損,卻能體認到,年輕人並不總是以和我們相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因為體認到這點,所以他們可以接受孩子不同的看法。

因為能接受這種差別,所以他們能肯定年輕人的想法。他們能體認並且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年輕人充滿活力,為了多了解自己,年輕人會衝撞既定的規範,他們有時會情緒化,有時候很難伺候、很難相處。這些老師也領悟到,當年輕人知道自己這種行為能被接受時,和年輕人的關係就可以是一種喜樂的經驗。

(四)取得平衡。
成功的父母似乎在這幾方面能做到正確的平衡:

‧管教與容忍
‧權威與友誼
‧有趣與嚴肅的相處
‧敦促孩子與放手讓孩子去
‧堅持原則與保有彈性
‧堅持立場與輕鬆以對

(五)多鼓勵,少操縱。
有些家長和老師能激勵年輕人追求極致。他們很支持孩子,對孩子有正面的期待,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注重鼓勵,允許孩子探索自己的才能與長處,並且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有能力達成自己的潛在能力。這是所謂用「激勵」的方法來鼓勵孩子與青少年。

而有的家長和老師則會操縱孩子,讓他們不犯錯。當孩子表現不佳時就斥責他們,孩子犯錯就非常嚴厲。他們認為,除非一直要求孩子,否則孩子不會有好的表現,而且他們會敦促孩子朝父母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所謂用「操縱」的方法來刺激孩子。

家長愈能用鼓勵而不是操縱的方法,他們和孩子的關係就愈穩固、愈喜樂。建立一種能激勵孩子的關係代表:

‧ 盡可能著重孩子的長處
‧ 明白孩子的短處,但把重點放在能完全讓孩子發揮所長的方式上
‧ 對孩子的成功抱著樂觀的想法,而且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支持
‧ 允許孩子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 不管孩子在校成績如何,肯定孩子做人的價值

摘自:《我家孩子愛上學》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種了解孩子做作業方式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做作業的行為,然後加以改善。另一種辦法則是,仔細了解好的做作業過程。簡單來說,這些過程是:
  • 了解孩子做功課時會遭遇到的困難,對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做作業有效率的人也很重要。這會幫助父母找出一些問題的癥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一討論這些困難,讓孩子認清問題所在,有需要的話,就能很快尋求協助。
  • 父母參與孩子的回家作業似乎有幾點好處。父母的參與和孩子較能完成作業,較重視作業有關,父母的參與也關係到孩子會多花一點時間做作業,也對做作業有比較正面的態度。另外,也和孩子成績較好,較有自信有關係。
  • 考高分不是做作業的唯一理由。其他重要技能與特質也能藉由做作業達到目的。
  • 學習動機對於孩子喜不喜歡上學、喜不喜愛學習,以及對於孩子的升學志向與未來生命軌道,真的很重要。學習動機甚至在孩子將來為他們自己的子女做決定時,都會產生影響。學習動機能導致孩子就學時光順利、回顧時充滿喜樂,以及就學時光充滿橫阻、恨不得學生時代快結束之間的差別。
  • 自我信念是學生對於自己有能力理解課業、勝任課業、能勝過所面對的挑戰,以及能夠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信念和信心。
  • 如果孩子重視學校,他通常會對所學感興趣,對艱深的課業持續努力,喜愛學校。學生對學校的評價有一大半是出於他們對學校和對學科的想法。為了要發展更多正面的想法,以提升對學校的重視,家長也許要找機會表現出或提及下列事項:

  • 學生愈是能以學習為焦點,就愈能享受學校的課業,他們比較不會感到焦慮,也比較能全神貫注於手邊的課題。
  • 你的孩子如何回應課業上的難題與挑戰?毅力是造成孩子學習受阻與孩子能突破難關、爭取成功的差別所在。毅力幫助孩子專注解決問題,鼓舞孩子用更新、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