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與武穆王

觀心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召公是周朝歷史上的一個有名的先賢,從他的其他的言論中能知道他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道德完美的先哲。

周厲王在位時,實行專制政策,把過去一向由公共使用的山林川澤一併收歸王室所有 ,禁止其他人進入這些地區打漁狩獵,致使舉國上下怨聲載道。召公因此進諫,就有 了《國語‧周語上》上的這篇赫赫有名的《召公諫厲王弭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 使言。…….。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周厲王無道,還不讓人提意見,以殺人來平息異議。召公告訴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的道理,讓人盡其言,官盡其職的正理。厲王不聽,結果三年後(西元前841年),周厲王被民眾流放於彘(山西霍縣)。

召公知道,周朝氣數未盡,周厲王無道之事及結果,只是周朝的一個劫難而已,召公 把他知道的治國的道理,告訴周厲王,言無不盡,盡人臣之事;明理而不爭,守君臣 之禮,這是順天意、善修身的結果啊;周厲王被廢後,召公又與周公“共和行政”十四年,周厲王死後(西元前828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宣王。周公、召公還政于宣王,共同輔助宣王,天下大治。這是盡天命,完責任啊。

順天意、知天命、善修身(口善、心善、行善)、完責任、這是古代先哲們的共同的風采吧?武穆王岳飛是民族英雄,“精忠報國”的精神光照千秋。卻為奸臣所害,是上天不公嗎?

相傳,南宋紹興年間,抗金名將岳飛在北方指揮抗金戰爭,直搗黃龍府之時,高宗連續發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都城臨安(今杭州)。岳飛路過鎮江時,拜訪他在金山寺 的出家朋友道月禪師,告訴道月禪師:“昨夜夢見兩犬抱頭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 ?”道月答道:“二犬對言,是一獄字,此去恐怕有牢獄之災,必須謹慎。”並勸他出家,不理朝中閒事,岳飛不理。臨行時道月贈詩曰:“風波亭下浪滔滔,千萬留心把舵牢!謹備同舟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波濤。”岳飛不知何意,到杭州後果遭奸臣秦 檜陷害。風波亭遇害時,岳飛目睹“風波亭”三字,驟然想起道月禪師之言,方知一切都是定數。

正義之士,當看到國土被侵,君主、百姓被擄殺,家園破碎,山河飄搖時,只要有三寸氣在焉能等閒視之?岳飛秉“精忠報國”之赤誠,鼓天地浩然之正氣,整軍北伐,十戰十捷打出了大宋軍威,從根本上解除了金朝的威脅,人之正理得以伸張。然而, 金朝入侵乃大宋劫數,不是以人的感情能轉移的,再感情用事、執意冒進必招天譴。大宋將亡,天意也,何人能擋?順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所以奸臣當道,忠良命喪 。不是上天不公,而是岳飛不知天意而順、不知天命而養身啊。

只是,從此以後,在華夏民族的內涵中,平添了一股天地浩然之正氣,“精忠報國” 之精神。也許,岳飛正是在不知天意、不知天命中順了天意,完成了他的天命吧。

如果說,歷史長河中,古代先賢們表現出來的:順天意、知天命、善修身、完責任的 事蹟,闡述了什麼是“人道”之道的君子應有的德性;那麼,民族英雄岳飛演義的“ 精忠報國”的故事,則成全了華夏民族,給後人留下了什麼是人應有的民族氣節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曹州(今山東曹縣一帶)人於令儀,原來是個以販賣貨物為業的小商人。他為人寬厚,從不欺騙人,晚年時家道殷實富足。
  • 契丹王召韓延徽來,與他談話,非常喜歡,於是讓他做自己的主要謀士,一舉一動都要徵求他的意見。韓延徽開始教契丹人建立幕府,辟置僚屬,修築城郭,建立城市里巷,用來安置漢人,讓他們都有配偶,開墾種植荒田。
  • 明代山東東阿縣有個叫侯鉞的人,他少年時家境貧寒,全家只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他雖是貧苦人家的子弟,可生的眉清目秀,體貌端莊,儘管年紀不大,卻通情達理,見識不凡。父母對他也格外鍾愛,從小便讓他讀書識字,吟詩作文。這侯鉞在讀書識字之餘,對畫畫十分感興趣,一有時間便畫畫,父母也從來不加限制。
  • 沈起鳳有個叔叔名叫沈鳴皋,字楚鶴,任直錄保定府太守。他管理下屬,治理民眾都很嚴歷,總是堅決貫徹上級的旨意,因此在當時的官場上便有了「能吏」之名。
  • 這戶人家的主人的本意,只不過是用此地有妖怪占據的話語嚇唬孩子們,可他有求的這句話,卻成了妖怪堂而皇之的霸佔此地禍害人的把柄。
  • 他就試著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游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魚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
  • 江西信州玉山的陳生,準備到下巖寺去。當時,陳生才十三四歲,是去縣裡買東西回來,走到半路的小橋上休息,見到前面有一個道人,早就坐在橋上。道人雖然氣概不凡,身上卻長滿了瘡垢。陳生雖然是個小孩子,然而一見道人,心裡就認為他不同尋常,於是就加倍禮貌。
  • 有一位老人,長嘯走來,對桑維翰說:「你一定會位至宰相。然而你狡猾,狡猾就會不得善終。」他又指著宋齊丘說:「你也能位至宰相,然而你心狠,心狠也會不得善終。」
  • 張詠喜好讀書,總是讀書「以自律」,他的官俸幾乎都用來購買各種書籍經典,當時人稱他「不事產業聚典籍」。張詠在四川當官時公務繁忙,為了能照顧他的日常生活,便選了一個年輕女子作她的女僕,為他洗衣縫補。
  • 洪皓生在北宋晚期,他讀書非常用功,北宋政和五年(西元1115年)考中了進士,徽宗宣和年間曾擔任秀州(今浙江嘉興)司祿,負責督察各部門的事務。一次,秀州發生大水災,群眾啼饑號寒,東逃西散。他便把官家積穀低價賣給災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