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傳説:白鶴與君山銀針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岳陽君山,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是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個小島,李白詩云:「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可見君山風景非常秀麗,具有如詩如畫的意境。君山和君山名茶,歷來聞名遐邇,清代萬年諄有詩雲:「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相傳4000多年前的上古時代,舜帝南巡,死於九嶷山下。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在奔喪途中,行船至洞庭湖,遇風浪,船不幸翻沉,這時,湖上飄來72只青螺將二妃托起。這72只青螺變成72座山峰聚成君山,也叫青螺山。

遠在1000多年前,君山銀針已是世間名茶。相傳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五代時期,君山銀針被列為貢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君山銀針,讚不絕口。

君山銀針原名白鶴茶,這裡蘊藏著一個傳說。相傳初唐時,有一位雲遊的道士名叫白鶴真人,從方外仙山歸來,帶了八株茶苗,將其種在君山島上。同時白鶴真人在此地建了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真人用白鶴井沖泡所種仙茶,但見水入杯中,升起一團白霧,漸漸地在水氣中出現了一隻白鶴,衝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即君山銀針茶。

君山銀針茶芽細嫩,滿披茸毛,芽頭肥壯,芽身金黃,緊實挺直。沖泡時,杯中的茶葉都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不久,茶葉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如此升降重複三次,故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茶葉豎立沉於杯底,如同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湯色橙黃明淨,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君山銀針香氣清純,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君山銀針採摘始於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採芽頭和茸毛,用白布盛茶於籃內,其烘制過程精細而又別具一格,有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大傳統茶葉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泡製它們?通過了解茶葉和泡茶的藝術,你可以發現這六種茶葉背後都有各自的魅力,並品味這些已流傳數世紀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茶的沖泡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備茶學的基本功底,對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宗教、哲學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養,尤其是抽象藝術,這樣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環境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並從中創作出讓自己與參與者都能享用的茶湯境界與茶道氛圍。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許不難,能辨別出是江岸邊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別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現吧!與「井水不犯河水」異曲同工。因為它們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 唐、宋、明三代都是中華飲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茶之神、茶之韻、茶之趣的影響直至今日。你知道唐宋明各代的古人是怎麼做茶、飲茶的嗎?體現了中華茶道的哪些特質特色呢?
  • 中國人飲茶的同時,時時觀照生命、處處洞察心靈。從茶而生的「茶聯」,提昇了茶的精神層次,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絕。
  • 茶事走過了唐、宋的鼎盛時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備的境地。明代在飲茶法上展開新的里程碑,洋洋大觀,豐富的內涵為人津津樂道,也為今人所繼承。
  • 回文詩是漢語詩文中的奇葩,語言世界中的妙境,神傳文化帶來的豐富的妙境絕趣。「空花落盡酒傾缸,缸傾酒盡落花空。」這樣的回文茶詩,泛起茶禪一味的悟境。
  • 一些名士圍繞著「茶」產生許多有趣的文學作品和故事,茶對聯是最接近俗民文學的一種。「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這下聯如何對呢?
  • 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宋朝新巧精緻的「點茶」發揮到了極致,成了全民的茶遊戲。這其中,建盞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美在何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