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源
考試作弊能改變命運嗎?人有千算 天只有一算
清朝中後期,科舉考場上的徇私舞弊比較嚴重。有一種考生與考官、判卷官串通作弊的方法叫「關節」,俗稱「條子」。道光丁酉年(1837年)中舉的歐陽兆熊曾在日記中寫下他和同鄉李君參加科舉考試的一段故事。
《幼學》故事(2)月乃太陰 虹名螮蝀
這一課還是講天文知識,大家只要讀下去,就會發現這本啟蒙教材其實知識面包羅萬象,人一生中將來讀書研究學問、走到社會、用於生活的常見的知識,都會出現在這裡,今天我們讀來十分深奧,但是在古代,這是小學基本學問,是基礎,比如說其中一個作用,如果你不讀這本書,你就看不懂古代眾多的經典著作。
「黑石號」的貨物種類豐富,品相完好,涵蓋不同層面的需求。除了海量的長沙窯瓷碗、少量的金銀器,沉船中還有一些河南鞏縣窯、廣東梅縣水車窯的產品,更有唐朝著名的「南青北白」,即浙江越窯青瓷和河北邢窯白瓷。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對二者做過比較,「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
雩祭之禮與古代帝王祈雨
古人認為天災的始末與君王的德行息息相關,歷史上最有名的「湯禱桑林」講述的就是商朝的湯王為了百姓獻身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商湯朝開始不久,發生了一場旱災,持續了七年。持續的旱災使河乾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莊稼無收、白骨遍野。為了使天帝解除旱災,商湯就在郊外設立祭壇,天天派人舉行祭禮,祈求天帝除旱下雨。這就是「郊祭」。
【文史】大開眼界 清末小學國文課學什麼
翻開清末小學國文課本,一覽一百多年前的小學讀物,現代人會有哪些驚人的發現?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十二月,湖北官刷印局印刷出版《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由學部編譯圖書局編纂。這冊八十課,含有插畫,圖文並茂。
《幼學》故事(1)七政與三才
因此當時的人們人人皆知陰陽五行的道理。這裡開篇講天地萬物的來歷,為的就是具體向孩子們闡述陰陽五行與三才這些人直接看到的,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識。讓人不要忘記自己受命於天的來源和使命。
古人怎麼刷牙?古代「牙膏」竟然這麼厲害
現在各種功效的牙膏牙刷很多,那古人呢?古人也刷牙嗎?用什麼東西刷呢?
9世紀上半葉,一艘阿拉伯商船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東南亞水域準備開往中東的阿拔斯王朝,卻在印尼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附近觸礁沉沒。船上數以萬計的貨物跌入海底,直到1998年被潛水撈海參的當地漁民發現,因沉船靠近巨型黑礁岩而得名「黑石號」(Batu Hitam),更因其滿載著唐代(618—907)的瓷器和金銀珍品,而被稱為「唐代沉船」或「唐代寶船」。
清王朝處理搬遷 先給補給銀 百姓蒙恩惠
據《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十記載,順治五年(1648年)八月十九日,順治皇帝下了一道上諭,對遷移居民一事,實施了詳細而又謹慎的措施。對漢人原來的房子,要麼拆除,重新修建;要麼將它們賣掉,各從其便。順治帝考慮到遷移一事,會使百姓疲累,於是特令戶部、工部詳細核查百姓民房間數,每間給補給銀四兩。
作為世上最大的皇家建築,北京故宮的匾額不勝枚舉。其中有些匾額,由大清皇帝御筆題寫。眾人都知,滿人善於騎射,從馬背上取得天下,大清皇帝對漢文化了解到什麼程度?現擷取幾方匾額題詞,一覽大清帝王的漢文程度以及他們兼善天下的胸懷。
傳統私塾教育不僅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家校關係、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方面達到了當今中國社會教育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傳統私塾教育在傳承中華正統文化方面功不可沒。今天的國學得以仍在社會上流傳,沒有私塾教育是很難想像的。
古人也有修正液 「信口雌黃」就是這麼來的
西元二世紀的熨斗 印象中,熨斗是西方人發明的,這只說對了一半,現代電熨斗的確是美國人在十九世紀末發明。不過,中國人早在西元二世紀的漢代就已開始使用這種方便的工具了。據《青銅器小詞典》介紹,漢魏時期的熨斗是用青銅鑄成,有的熨斗上還刻有「熨斗直衣」的銘文。另外,晉代的《杜預集》上還寫道:「葯杵臼、澡盤、熨斗…皆民間之急用也。」由此可見,熨斗已是那時民間家庭普遍的用具。
【文史】中國古人如何求學和選拔人才?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燦若星河,光耀寰宇,更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的瑰寶。古代社會的教育體制對文化的傳承功不可沒。古人求學如在哪個朝代遭遇「政審」的話,中華文化恐早已斷魂。
東漢聖帝出 順水變逆流 吞了哀牢國軍兵
哀牢國所在的土地肥沃,適宜種植五穀、養蠶取絲,而且礦產也很豐富。東漢光武帝時,哀牢王攻打漢邊界遇到一次奇怪的風變水變,還遇到老虎,「……這次攻打鹿茤卻遭天誅,中國出現聖帝了嗎?上天祐助中國,何其明顯!」
中華傳統文化之嘆——消逝的城牆(下)
瑞典漢學家喜龍仁表示,他通過考察和記錄,「完成了對這座偉大中國帝都的些許義務」。那麼,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承傳了最輝煌的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可曾思考過,數不盡的珍貴的文明遺蹟為何消逝遺落?我們的使命與責任究竟何在?
中國的大部分古城牆已於20世紀消亡,目前僅存不到十分之一。除去自然傾倒,近現代的人為破壞是主因,尤其以中共執政期間的破壞為最甚。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全國出現了拆除城牆的風潮,北京、保定、蘇州、安慶、太原、濟南、蘭州、成都、桂林、昆明、西寧、齊齊哈爾、迪化等地的古城牆被完全毀壞。
提著一只行囊,浪跡天涯,尋找隱沒在時間巨河裡的歷史本文。這份工作聽來令喜好自由的年輕人心生嚮往。早在 1982 年開始,專研藝術史的顏娟英便揹著背包,前往陝西、河南、新疆、巴基斯坦各地苦行,尋找被歲月保留下來的石窟與造像碑。本文專訪顏娟英,聊聊為何要這麼辛苦?
若要了解北朝的文化,佛教藝術是不可忽視的領域,其中蘊含當時世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亂世如何尋求心靈庇護。這些故事被刻在石窟與造像碑,透過中研院史語所的顏娟英研究員實地田野調查,從藝術史的角度解讀圖像的時空背景、圖像裡的各種心思。
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有何含義
先賢仰望上蒼,發現日月星辰能在各自的軌道上諧和運行,由此天地秩序可保不亂。為保人事不亂,聖明的君王像天法地,安排尊卑秩序,使眾人各在其位,各司其職。
談到大洋洲考古,你可能會聯想到迪士尼電影《海洋奇緣》,的確,《海洋奇緣》就是以大洋洲島民與神話為故事腳本,內容也有與大洋洲考古史高度相符的部份。研究大洋洲考古的邱斯嘉,是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曾參與大洋洲數個遺址的考古。她透過分析 Lapita 陶器,試圖勾勒出大洋洲民族的交換網絡,理解陶器如何被賦予傳遞文化訊息的意義,以及大洋洲各 Lapita 文化分區的形成過程與文化相關性。
古人沒空調怎麼辦?看古代9大避暑妙招
很多人都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在古代的夏天,沒有空調,沒有冰箱,甚至沒有電風扇,那日子要怎麼過呀? 我查了很多資料,結果越查越敬佩古人的智慧,其實在那沒有空調的5000年裡,古人生活得很愜意。讓我們來看看古人都有哪些避暑妙招吧。
中國古早身分證怎樣產生的?
古代沒有照片,那麼有沒有身分證呢?中國古早從何時開始有身分證呢?唐代的金魚很貴氣喔,聽過魚符、魚袋嗎?什麼時候魚符識別變成牙牌?
中國古代,榫卯工藝的盛名,源遠流長。據說從河姆渡文化遺址算起,榫卯結構在中國已有7000年的歷史。
毛公鼎銘文典麗,有著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清末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說,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可見毛公鼎在書法史上具有的典範高度。
【文史】製造一把良弓 為何需時一年?
史上最著名的弓,有呂布的龍舌弓、薛仁貴的震天弓以及項羽的霸王弓。傳說中,龍舌弓是用龍筋製成,是天下第一神弓。薛仁貴使用的震天弓是複合弓,一次能射三箭,同時命中三人,突厥軍見狀,頓時軍心大亂。西楚霸王的弓用黑蛟龍的筋做成,此弓不畏冰火,刀劍難傷,一直跟隨項羽幾十年,為他立下汗馬功勞。
【文史】毛公鼎銘文 補白史書缺漏的皇帝心聲
毛公鼎腹內鑄有銘文500字,留下了珍貴的史證資料和成熟輝煌的金文藝術。銘文記載了一篇誥命,明現一位天子求治之心,補充了歷史的空白……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於公元79年8月噴發,將龐貝(Pompeii)古城等鄰近地區活埋於火山灰之下。直到近代,在考古學家的挖掘之下,這座城市才重見天日,而它也像時光膠囊一樣,將保存良好的建築結構呈現給世人,並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歷史。
毛公鼎腹內鑄銘舉世最長……歷史重寶,西周時代的青銅器毛公鼎,從出土到珍藏為國寶,其中幾度滄桑。不期然出土後,毛公鼎幾度輾轉易手的傳奇,令後代的古物古寶瞠乎其後;在詭譎戰地風雲下,更上演了搶救國寶的保衛戰。
唐朝奇巧工藝——梳妝檯和酒山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能工巧匠,他們的構思和設想,即便今日看來也很新穎時尚。魯班製造木鳥,可以飛翔,他乘坐木鳥回家,就像今人乘坐飛機一樣吧。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曾製做人偶,是一個跳舞的胡人男子。這些奇思妙想穿梭在歷朝歷代,在史上留下傳奇色彩。
天子信物「傳國玉璽」的不同意義
曾經擁有傳國玉璽的君王,隨著朝代更迭,成為青史中的風流人物。有人懷念傳國玉璽的神祕,也有人傾向於「國君修德,會比國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