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名家專欄】如何讓孩子幸福 專家:愛、控制、放手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有幸福的未來,並為此盡所能的給予他們教育。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幸福、成功,卻是個深奧的話題。有專家建議說,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是:愛、控制、放手,同時,這也是一種處世哲學。
當好父母的兩大原則是什麼?
教育孩子的根本原理和正確觀念是什麼? 歡迎觀看【爸媽必修課】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l5qKIDf5Q3oUN96u40M_A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0月26日教育版 每週...
教育孩子的根本原理和正確觀念是什麼?
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誰能來告訴我到底怎麽來當個爸爸、媽媽呢?怎麽樣教別人當父母,是陳彥玲老師多年的心願。陳老師有三個碩士及一個博士學位,也有多年的實際教學和臨床經驗。教育孩子的根本原理和正確觀念是什麼?為什麼家長在...
如何與不滿八歲的幼童進行良好溝通
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可以改善與他們的關係,並能鼓勵他們聽你講話。這首先需要能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時,還要有好的方式與他們交談。
如何幫助未成年人應對拒絕
拒絕有多種形式,而未成年人所經歷的拒絕可能來自方方面面:比如被自己的球隊裁員、參演小舞劇時失去扮演主角的機會、不被心儀的大學錄取、午餐時被朋友冷落、約朋友一起外出對方回復沒空、或者是在刷社媒時感到沒人關注等等。
觀察孩子玩耍 引導他們學會生活
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不能或不願表達出內心的感受時。不過,通過孩子玩遊戲能洞察到他們的內心,包括他們的願望,和他們希望實現的目標。
十大策略教育孩子注重細節
任何能夠身居領導地位的人都會告訴你,成功的奧祕在於細節。但是,如何教導那些平時大大咧咧的孩子注重細節呢?以下是值得實踐的10種方法:
怎樣幫助孩子提高在校表現?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與家長給予的幫助分不開。以下是家長應要做到的幾方面。
如何為孩子上學做好準備
眼瞅著家中的小寶就要上學去了,那麼對於他這種「初來乍到」的新生來說,如何在完全陌生的校園裡找到教室、廁所、操場,怎樣找到飲水機等設施呢?學校裡又有哪些「規矩」是新生入學所需要遵守的呢?家長們該如何就上述問題幫孩子做好準備呢?
調教粗魯少年五策略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其中包括為他們立下規矩,儘管有時這些規矩不是那麼受歡迎,作父母的也別無選擇。古語說的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為幫助家長調教粗魯無禮的「混小子」,擁有30多年問題少年教育經驗的資深社工Janet Lehman分享了五個實用策略。
打造健康親子關係:多讚揚 慎批評
很多孩子常常抱怨父母總是抓住他們做錯的事情喋喋不休,而對他們值得肯定的表現卻吝於讚揚。這種感覺也許不是事實,因為絕大多數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幫助孩子,為此也會努力實踐正面鼓勵。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學術勇氣
什麼是學術勇氣?學術勇氣有時也稱為勇氣,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經歷恐懼或懷疑時,依然堅持學下去。
「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直升機父母」成為流行詞,形容那些時刻盤旋在孩子上空,看護、監督孩子的父母。這種過度教養方式也被稱作「割草機育兒」,掃除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研究發現,這種方式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六妙招助孩子化解考試焦慮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育兒專家兼作家赫爾利(Katie Hurley)發現,一些參加大學入學考試或其他一些重要的考試的青少年會出現考試焦慮,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小學測試和作業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齡兒童開始經受考試焦慮的煎熬。
研究:父親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子女福祉
數項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母親心理不健康可能對孩子造成長期、負面的影響,包括導致免疫系統紊亂,增加心理疾病風險。那麼,作為孩子的父親,其心理健康狀態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影響究竟如何呢?
不用獎懲機制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行為?
如今,許多父母正在嘗試「溫柔養育」的方式來鼓勵孩子養成良好行為。也就是既不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例如給貼紙、糖果和允許看電視,也不懲罰孩子的不當行為,例如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權,限制孩子的玩耍時間。
【家教珍事】宰相盧懷慎家風清廉
盧懷慎,唐代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他早年以進士及第,累官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禦史中丞等。在任時,見時政多弊,曾多次上書,請朝廷整頓吏治,任用人才,治理貪贓枉法等腐敗現象,惜多未被朝廷所採用。唐玄宗開元初年,他和姚崇同時為相。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盧懷慎自已覺得才能不如姚崇,於是事事推讓。當時人因他無甚政績,譏他為「伴食宰相」。不過他倒是很善於推薦人才,臨終之時,還上表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等人,後來他們均是當時廉政的傑出人物。
培養孩子包容同理心五貼士
同理心是我們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者是能感受到對方的某種心境,然後以關懷的方式來加以回應。具有包容、同理心的人通常都會關心、善待他人,給人以應有的幫助。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包容、同理心,有些人需要後天培養。
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許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太粘人,不論是看不到父母就會大哭的小寶寶,還是在社交場合緊貼父母的幼兒,或是不想讓父母出門的小學生。太粘人的孩子真的讓父母很頭疼。
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聽」是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工具。我們需要注意聽每一個細節,才能理解對方說話的含義,讓溝通有效。那麼家長可以如何培養孩子「聽」的能力呢?
創造五大條件 每個孩子都可成為天才
有些人認為天賦是天生的。最顯著的例子算是莫扎特了,他3歲彈鋼琴,5歲作曲的故事也強化了這種觀念。但是,被忽略掉的往往是故事的另一面:莫扎特的父親是一位音樂家、作曲家和導師,他傾力培育莫扎特,才有了莫扎特後來的一切。即便如此,莫扎特也是經歷了十數年的刻苦努力與磨練,才在20歲初頭的時候有了大師極的佳作。
爸爸如何和小小孩聊天
父母在養育幼兒的過程中,只是有些父親工作忙碌少有時間,或是有些父親不懂得如何和小孩相處,也可以用聊天的方式進行......
如何讓兄弟姐妹們彼此相親相愛
雖然兄弟手足間的衝突在當下讓人感到筋疲力盡,但從長遠來看,它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處的。當手足因不和而彼此間感到不開心時,他們會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減少衝突。當父母幫助孩子掌握這些技巧並能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時,孩子們會有一個公平的家庭環境來應對童年時的矛盾。
孩子性格敏感怎麼辦?
一位母親發現,她的兒子喜歡獨自在離家近的地方玩兒一些比較安靜的遊戲,而其他孩子放學後喜歡上足球課或空手道課。
兄弟姐妹關係是否融洽 會影響教育經歷
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一項長達15年的研究發現,兄弟姐妹童年時期的關係會影響其教育經歷。 研究人員發現關係融洽的兄弟姐妹,長大後會達到相似的教育水平。認為父母對待自己和其他子女不公平的孩子,他們達到的教育水平有所不同。
增強學齡兒童自信心的四個貼士
對於5~6歲的兒童來說,和同齡人比較後發現自己比別人差,這種現象很常見。畢竟,在他們的生活中,從第一次在課堂上大聲朗讀課文到第一次參加團隊活動,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參與競爭的機會。
如何讓孩子遠離壞朋友?
一位父親曾親眼目睹他16歲的兒子被同伴欺負,而他的兒子認為那是他的朋友。那一刻,父親終於明白為什麼從沒自信的兒子會趁他不在家開派對。因為那並不是兒子的主意,而是那些朋友的主意。他的兒子是在被同伴施壓的情況下才舉辦了派對。
閱讀性別偏見:男孩錯過的不僅僅是故事
「這是一本女孩子看的書嗎?」這個問題對墨爾本女作家愛德沃(Kasely Edwards)來說,並不陌生。在她和丈夫以筆名Violet Grace發表了專為年輕人創作的《The Girl Who Fell》後,這個問題被問了無數次。這也因此引發了她對閱讀性別偏見現象的思考。
讓孩子感受到真愛
人生充滿著很多挑戰和機會,溫室的花朵容易夭折,我們要怎麼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單是有陽光,風吹雨打也不少呢?
快樂育兒:如何讓兄弟姐妹手足情深
雖說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血緣紐帶無法割斷,但是讓孩子們彼此相親相愛也決非易事,在很多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並非稀罕之事。作家長的當然希望小輩們和睦相處,事實上,兄弟姐妹也完全有可能成為彼此關愛信任的終生朋友,在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