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169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夏曰:“君子信(1)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2)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3)己也。”(《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
(1)信:人信之。
(2)厉:病也,虐待也。
(3)谤:毁谤。

【语译】
子夏说:“在位的君子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之后,才能役使百姓服劳役,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研析】
《论语》记载,子贡询问治国之道时,孔子答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在三者中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那应先去掉哪一个,孔子回答说 先去掉军队,再去掉粮食。孔子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老百姓信任就不能立国。可见,古人认为信用对于国家的建立比军队和粮食都重要。

古今往来,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诚信都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在人生旅途中,人们也许会因为坚守信用损失掉一些眼前的物质利益,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元首,树立真正诚实的信誉,广泛的被他人信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信用的建立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人生的关键。

【延伸思考】
1、你曾经对别人有过毁约或不守信之事吗?结果如何?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意是说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不讲信用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否则一旦被人识破,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你觉得诚信很重要吗?现阶段你会如何要求自己做到?

【相关资料】

讲求诚信的唐太宗

唐太宗从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大计出发,主张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开诚相见,才能治理好国家。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猜忌群臣,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诚信待臣下,用人不疑,便赢得了臣下感恩图报、竭尽忠心。

贞观初年,有人向唐太宗上书,请求清除朝廷中的“奸臣”。唐太宗对此事很重视,亲自召见上书人,当面对他说:“我所任用的大臣,都是贤良之人,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我居住在民间,不知道谁是奸臣。但我有一条妙计,请陛下试一试,一定能让奸臣露出原型。”太宗问他是什么妙计,那人回答说:“陛下与群 臣讨论国家大事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并乘机大发雷霆。这时那些不畏龙颜震怒,坚持真理、敢于直言纳谏,不怕斧铖之诛的人,便是直臣;反之,畏惧陛下的威严,只顾身家性命,依顺陛下心意、迎合旨意的人,便是奸臣。”

太宗听了不以为然,对此人说道:“流水是否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发令之源,臣民好比流水,泉源混浊而想使流水清澈,那是不可能之事。帝王自己玩弄、施行奸诈之计,怎能使臣民正直、诚信呢?魏武帝曹操机警过人,常多用 诡计,我看不起他的为人。如果我也像他那样去做,如何再去指责别人、施行教化呢?”

唐太宗又义正词严的对献计之人说:“我要使大信行于天下,以忠诚之心治国,决不搞歪门邪道。你的计策虽妙,但对我毫无用处,我决不采纳使用。”那人听了满面羞惭,赶紧下殿,仓惶出宫而去。

但后来,唐太宗自己却犯了一个类似的错误。贞观初年,一些官吏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敲诈勒索,百姓怨声载道。唐太宗为此痛心疾首,决定杀一儆百,惩治腐败之风。但苦于一时找不到人犯,也抓不到赃证。太宗灵机一动,便暗中派身边一人,拿着财物去“行贿”。有一个看守宫门的小官不知是计,受绢一匹,私自开门放 行。太宗抓住此人,立即要处他死刑。

户部尚书裴矩得知此事后极力谏阻唐太宗,他说:“此人收受贿赂,确实该斩。但陛下曾反对用诈术去清除奸臣,臣等至今记忆犹新。现在陛下设圈套,故意派人行贿,陷此人于死罪,这不同样是用诈术吗?这样治罪他人,恐怕不是陛下的初衷吧?也不符合以道德治国、以礼义教人、以诚信待人的准则。”

太宗听了裴矩的话极为高兴,表示反省,赦免了那个小官的死罪,并将此事通报五品以上的京官。下诏表彰裴矩据理力争的精神,希望群臣效仿。

【课后作业】
造就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本身就是一位重视修养与自省的君主。他在故事中体现一国之君该有的诚信原则,你还知道其它关于唐太宗的小故事吗?请和大家分享。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微子是殷商末代皇帝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 汲黯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个性正直不阿,守节死义,不畏权贵,以民为本,有什么不满就直接对武帝劝谏,武帝因此不重用他,外调他到东海当太守。
  • 战国时代,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从原本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门客,被升为上卿。当时赵国有一名将叫廉颇,见到蔺相如的官位居然比自己的还高,因此很不服气,怀恨在心,想要报复,并声言不愿和蔺相如同在一起做事,有机会也要当面侮辱他一番。
  • 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锱铢必较,才能从宏观中,取得较易成功的抉择。“大德不逾闲”就好比在江河里游泳,顺流而游,游得就快就轻松,逆流而游,游得就吃力。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坚守自己的志向,有疑问要切实的问清楚,从浅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坚守自己的志向,有疑问要切实的问清楚,从浅近的地方去思索推究,仁德便在其中了。”
  • 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发令迟缓,到期却不宽假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像做小官员般的小气。”
  •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各种制作的场所,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以求得一切道理。”
  •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一位君子;不知道礼仪,就无法立身于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辨别别人的好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