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静心10分钟(一)

与孩子分享一切,是最珍贵的时光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 歌蒂韩(Goldie Hawn)、 温蒂‧荷顿(Wendy Holden)
译者:谢维玲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更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体会他们的感受,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被了解、有情感交流。

  另一个说法是“跟孩子产生共鸣”。“全然地存在”(be fully present)这句话很适用于教养工作,它的意思是给予孩子全部的关注:倾听他们的每句话,察觉他们的情绪状态,把心思放在他们当下的需求上。

不妨留意一下,你在讲电话、传简讯、上网或看电视时有多么分心。我并不是建议只要孩子吵嚷夺取大人的注意时,我们都得抛下手边的所有工作,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令人分心的事物太多了,我们很容易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以及何时该把孩子摆在第一位,而非某个八卦网站或电视剧。

我记得某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位打棒球的小男孩不断喊着站在几公尺外的母亲:“妈咪,妈咪,你看!”她却忙着传手机简讯,连头都没抬一下。“妈咪!妈咪!”小男孩喊了又喊,母亲始终没有抬起头来,最后小男孩只好转身走开。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我的心都碎了。

事实上,当你忽略了孩子,就是在伤他们的心。只要从自己的忙碌生活中抬起头来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孩子渴望与你分享一切是多么快乐的事,而且这些都是再也无法重来的珍贵时光。

想要跟孩子真正产生共鸣,可以参考以下四个步骤:

1.放下手边的事,全心陪伴孩子并且提高兴致;降低姿势,与孩子的视线同高,以开放而接纳的态度看着他、听他说话。

2.视情况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绪,正确地反映孩子内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把学校报告带回家时,你可以说:“哇!这是你做的吗?你一定对自己感到很骄傲。你花多少时间做好的?”

3.如果孩子对你的反应感到开心,你可以用“太棒了,宝贝,你做得很好!”这些话来反射并放大他的正向情绪。

4.如果孩子感到沮丧难过,必须尊重并同理他的感受,而非告诉他不该有那些感受。必须让孩子明白,它们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一旦孩子有了安全感,就会知道自己在这世上并不孤单,有人可以投靠。重点是我们要有警觉心、恒心与耐心,这样他们才能确定无论在危急或欢乐的时刻,都有我们陪在身边。你可以每天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天赋才华?我同理他们的感受吗?现在我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让我们的关系更紧密?”

  像这样贴近孩子的心不见得容易做到,尤其在孩子不愿意分享内在感受的时候。有时他们看起来似乎为了某件事而哭,例如找不到某个玩具,事实上却另有隐情。那个失踪的玩具是否代表了离异的父亲或母亲?或者孩子闹情绪纯粹是因为没睡饱?

“正念教养”所需要的是辨认并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而非把我们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

对待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们必须去洞察并扶持他们的个体性,而唯有我们能够洞察自己的人生,才能全力协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把孩子搁在一旁去做别的事,并且依赖外物去吸引他们注意、娱乐他们,等于是鼓励他们在这个充满爱与感动的世界,成为软弱、被动的接受者。
──乔.卡巴金博士

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有时间陪伴并给予回应……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信念基础:相信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会在他需要的时候陪伴他、支持他。
──莎朗.贝格利(Sharon Begley)

─ ─摘自:《陪孩子静心10分钟》野人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处的时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孩子的确会把关爱与被陪伴的时间画上等号。但如果只是长时间坐在客厅跷脚陪孩子看电视,这样算陪孩子吗?至少要花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产生互动才有用。研究指出,在严格定义下,每个孩子每天获得父母陪伴的时间,甚至还不到两分钟。
  • 青少年以下的孩子通常在早上的心情都会很好,所以那也是与他们互动的好时机。
  • 1982年,王刚浑厚有力带有磁性声音的评书联播《夜幕下的哈尔滨》,从辽宁电台传向全国;2008年伊始,王刚在辽宁电视台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新闻,开创了新栏目《王刚讲故事》。一年半的时间,这档摆脱了枯燥,成功融入个性与主播品牌号召力的栏目,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著名商标”,更衍生了“寻找故事王大赛“等“副产品”。昨日王刚回到沈阳,与记者分享了《王刚讲故事》开栏一年半以来他的点滴感受。他自谦自己绝不是什么“故事大王”,而把功劳全归功于团队,“还是把掌声送给那些在一线采访新闻素材的记者吧,他们的辛苦远超过我。”
  • 孩子从会说话就有机会告诉父母:“我做了一个梦”,然而如何让孩子的梦变成他日后成长的甜蜜力量,或者如何从恶梦中提升出勇气,今天就请您来上上“父母梦学堂”跟孩子一起完成梦工程啰。
  • 每天送孩子上学,孩子在外面玩的满身泥巴回家也没关系,允许孩子每天看电视,这就是 完美妈妈”?至少6岁至15岁之间的孩子是这样想的。

    一项对英国3000名年龄在6岁至15岁之间孩子的调查显示,孩子们眼中的完美妈妈要经常做点心,时常辅导孩子家庭功课,而且,还要每天陪孩子玩90分钟。

    赞助这项调查的www.TheBabyWebsite.com网站的Kathryn Crawford表示,日复一日,妈妈们被告知要这样做,那样做,才能成为完美妈妈,“但是看起来我们怎么也无法完全做对。不过调查却显示,孩子们并不需要一个又会唱歌,又会跳舞的超级妈妈。”

  • (大纪元记者徐牧仁综合编译)成人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常常连带造成孩子的肥胖。医师指出,要避免肥胖,关键之一就是控制总热量。以下几个小秘诀,可以让您从日常生活有技巧的减少热量的摄入,陪孩子一起享“瘦”一夏。
  • 儿福联盟今天邀请艺人萧敬腾与孩童欢度儿童节,并和小朋友一起玩两人三脚游戏。萧敬腾回忆童年儿童节最开心是拿到糖果,他呼吁所有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聊,让他们开心成长。
  • 总统夫人周美青今天在部落格发表文章指出,父母应在孩子出生开始就好好陪伴,与其花钱上亲子课,倒不如关闭手机、电脑、电视,专心与孩子沟通,不要让孩子寂寞长大。
  • (中央社记者李淑华台北5日电)总统马英九今天在总统府员工亲子日中,劝大家把握当下,好好陪小孩长大,即使公务繁忙,仍不要忘了家人。但他也自我消遣说,“我自己就没有完全做到”。
  • 澳洲联邦政府正准备着手修订《性别歧视法案》,要求企业允许已成家育子的男性员工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以使其在家庭和孩子教养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