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葡萄

巍子 编撰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快乐地追逐、玩耍着。

“嗷呜!” 忽然一只狐狸树丛里跳出来,并学着老虎的声音大叫着,把小动物们吓得四处逃命。

狐狸看着自己的“杰作”,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哈、哈、哈、你们真是很笨咧!每次都被我骗到,吓死你们了吧!哈、哈!”

兔子、松鼠、小鸟们停下来,看到又是狐狸在捉弄它们,便生气地对狐狸说:“你老是捉弄我们,你也一定会被别人捉弄的!”

“哈、哈、真是好笑!”狐狸故意把头抬得高高的,看也不看它们一眼说:“我才不会像你们这样笨呢,我这么聪明,没有什么事会难得倒我!”说着,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了。

走着、走着,狐狸意外地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葡萄架,上面挂满了一串串结实、鲜嫩的大葡萄。狐狸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心想:“那一定很好吃,我肚子也饿了,我要趁着别人没发现前多吃一点。”

它三脚并两步的跑上去,冲着一串最大的葡萄猛力的往上跳。它来回的跳了几十次,可是不管它多努力还是够不到葡萄,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最后,狐狸实在是没有力气跳了,只好坐在地上喘气。

这一切恰好被停在旁边树上的乌鸦看到了,爱管闲事又多嘴的乌鸦像发现了重大新闻一样,马上把所有的小动物都叫来看狐狸的笑话。小动物们看到狐狸狼狈的样子都禁不住大笑起来:“你还说没有什么是可以难得倒你,这下你可出丑了吧!哈、哈、哈!…….”

它们尽情地笑着,觉得总算是出了一口气了。灰头灰脸的狐狸被笑得抬不起头来,它气急败坏地站起来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回头气鼓鼓的说:“哼!我才不在乎呢!那葡萄酸得要命,我才不要吃呢!…..”小动物们看着狐狸的背影,笑得更厉害了。

从此,狐狸再也不敢出来恶做剧了,因为它知道,现在连人类都知道它的笑话了呢!

故事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产生这种“酸葡萄”的心里,虽然知道自己得不到却还是忿忿不平。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唯有看淡一切的得失、“拿得起、放得下”,那时你会发现其实你拥有的也不少,也许也是别人没有的喔!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狐狸与樵夫 (1/3/2002)
  • 狐狸请客 (11/11/2001)
  • 老狮子骗食 (11/11/2001)
  • 狐狸和刺猬 (10/17/2001)
  • 狮子、熊和狐狸 (10/17/2001)
  • 断尾的狐狸 (9/24/2001)
  • 狮子、驴子与狐狸 (9/19/2001)
  • 狐狸和樵夫 (9/15/2001)
  • 狗、公鸡和狐狸 (9/14/2001)
  • 熊与狐狸 (9/14/2001)
  • 山鹰与狐狸 (9/13/2001)
  •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9/12/2001)
  • 说葡萄酸的狐狸 (9/11/2001)
  • 狐狸和鹤的酒宴 (8/29/2001)
  • 封神演义(第四回) (8/24/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岁的小紫和父亲住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小小山谷里,他们拥有一个小小的农场。父女相依为命,过着简单幸福快乐的生活。
    • 在古希腊,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即《伊索寓言》。虽然每则寓言篇幅精短,但因深具哲理,不仅影响了欧洲的寓言文化,也成为世界上广泛流传的经典著作。牛年话牛,在古希腊流传着哪些关于牛的故事?我们撷取几则寓言,一起来看看吧。
    • 在《郁离子‧术使》篇,他讲到这样一则故事。他说,楚国有个人靠养猴为生,于是楚国人都叫他狙公。狙(音拘),即古书上所说的一种猴子。
    • 大公鹿听了狐狸讲这些话,不仅有点飘飘然,当然,它可不笨,它才不会轻易听信“狡猾”的狐狸讲的话呢!
    • 在古老的印度,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个有关一只小松鼠的勇气故事......
    • 一副小小的冻疮药方,在一个非常时刻,于吴越二国交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功效,助吴军一臂之力,打败越国,立下奇功。
    • 庄子没有生气地谴责监河侯,也没有直揭监河侯的短处,他只是用了一个比喻,监河侯就听明白了。于是监河侯拿出谷米送给庄子。庄子巧妙的言辞,既解决了问题,又化解了尴尬,还指出了对方的问题所在。
    • 梓庆说道:“我做事,无非是‘以天合天’”,就是让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而这或许也就是让做出来的器物,让人惊为神工的缘故吧。”
    • “我们两人钓鱼的饵食相同,钓鱼的地方也一样,都在横溪。为什么得、失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 金谿县人方仲永,祖上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世后直到五岁,都未曾见过书纸笔墨,有一回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见了觉得很惊异,便就近跟邻居借了一套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是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此事发生后,一乡的秀才们都来传观。从此,随便指什么东西要他作诗,马上一挥而就,诗中那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