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电视 日子更好过

陈怡文、陈柏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陈彦玲老师家中十几年来都不看电视,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有没有资讯焦虑?她的小孩和同学相处会不会有落差?彦玲老师日前接受教育广播电台的专访,畅谈她如何远离最令父母头痛的媒体污染,使孩子免于电视效应,营造纯净的生活环境。且听她一一细说从头……

自我负责的生命态度

教育学养、资历丰富的陈彦玲老师,常被人冠以“专家”的头衔。然而她却为专家下了一个崭新的定义: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美好的家,“专家”就是“专”门带领人们回到自己心灵的“家”;让孩子清楚生命是珍贵的、自然而然的展现生命的美好。因此她的许多建议是从“返本归真”的角度出发,感觉格外中肯、珍贵。

彦玲老师家中近十年没有电视,出门也没有手机。她说:“我在美国是研究‘儿童发展与特殊教育’,出国前在台大医学院论文写的则是‘孩子的阅读成就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所接触的文献或研究结果,都显示媒体对孩子的影响是负面大于正面。”由于无法二十四小时陪在孩子身边,一一拣择与把关资讯来源,彦玲老师在衡量购买手机、电视给孩子的后果与责任之后,愉悦地摒弃这个需求。她说:“我觉得这是我自我负责的一个态度。”

电磁波的不良影响

日本江本胜博士所作的水结晶实验发现,将放在电视旁边的水拿来作高速摄影处理后,发现这水分子是无法结晶的!人的身体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儿童的身体,水分所占的比例更高(所以孩子的皮肤才会水水嫩嫩的),从这里就很明显可以看出电磁波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缺乏双向沟通,让人变冷漠

彦玲老师指出不管是媒体也好、故事书也好,都是一种工具。这些工具到底要带领人们往哪个方向去,是很重要、要小心厘清的部分。电视本身是种缺乏双向沟通的媒体,没有互动与行动的要求。研究发现在电视机前坐久了,人们会觉得电视上播出的内容跟他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911这么一件国际大事,由于画面不断地重复播映,反而让人变得漠然,不会有“我必要起而行做点什么”的想法。

看不见的危机:急促

在美国,新闻主播必须将稿子改写成小学二年级可以听得懂的英文,仔细去听美国的新闻,会发现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和节奏都没有台湾那么快。彦玲老师常常建议家长做个实验:把电视新闻开着,但眼睛不要看,仔细听一段时间,会发现呼吸开始急促,因为台湾的新闻语言节奏都很快。彦玲老师在精神科工作,很清楚如果人长期处在一个比较急促的环境,精神比较容易紧绷。在紧绷的状况下,人的免疫力会下降,而免疫力一旦下降,也就更易被一些感染疾病所侵袭。

电视节目带来的影响,除了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需要父母亲特别留意。

透析儿童节目的价值观

彦玲老师承认儿童节目还是有不错的制作,但毕竟都只是工具。当家长提供这样工具时,要有自我负责的态度;也就是说在选择工具之前,是不是真的仔细了解过此媒体的背后,意图建构哪一种价值观?如果是一些诉求比较不清楚的,孩子可能就会在价值观上产生混淆。

一九八五年联合国曾经提出一个警告:二十世纪所有在地球上的政府,必须花费最多的人力、时间、政策来面对人类的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分别是“价值观”、“伦理”及“道德”的败坏。然而才过了十五年,二○○○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人类当今三大疾病:“癌症”、“忧郁症”与“爱滋病”。而这三个疾病跟之前提的人类的三大难题,有直接的相对关系。

由于电视成为现代生活最强大的价值观传播权威,父母面对拣择电视节目时,能不特别慎重吗?(待续)

(本文受访者陈彦玲曾任台大医院儿童精神科研究员、政大教育学程特殊教育召集人、台北市西区中辍生辅导计划督导、台北县七星区辅导团督导,现为台北县市教育局教师研习教授)

资料来源:教育广播电台“媒体观察站”节目。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