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棵芒果树

潘祈贤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我住的社区入口长着一棵芒果树,枝叶茂盛而且挺拔,前些日子,芒果树正值开花,黄色的花穗开得枝叶间满满皆是,于是一时之间,整棵树仿佛换穿了一件不同颜色的衣服,因此每天进出社区之际,我便可以看见芒果树犹如过年穿新衣的孩童一般,在社区入口处高兴招摇着。

  花开之后,芒果树上长出累累的果实来,种树的农民将采得的芒果分赠给社区的居民分享,为邻里之间的情谊做了一次漂亮的耕耘,因而使得那棵芒果树,仿佛已成了社区居民的一份共同财产般,被大家珍惜与呵护着。

  种田的农民在芒果树下摆放着几枚石头,以作为农耕中途休憩小坐之用;后来,社区里的一些老人家,竟也喜欢在那儿聚坐闲聊,于是慢慢地,芒果树下逐渐成为社区居民联络感情与交换讯息的地方。芒果树就在社区的入口处,因而每天进进出出,我总会瞧见树下经常坐着一群人,也许是在聊田里的耕种,也可能是在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当车子经过时,我总不忘挥个手、点个头,和这些敦厚的邻居们交换彼此的微笑。

  一直觉得,那棵芒果树早已经不是一棵单纯的树而已,它仿佛已经成为社区的某种象征,在有意无意之间,正牵扯着社区居民的情感,微妙而且自然的,这种感觉不完全是因为有芒果可吃,也不是因为树下可以聚坐闲聊,而是一种像风吹轻柔、花开结果那样的自自然然与理所当然。

摘自:野人出版社《乡下老师闲贤没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见血封喉是种树的名称,又叫加布树,老百姓常称为“胡须树”。它是热带丛林中生长着的一种剧毒树,其干、枝、叶等都含有剧毒汁液。在海南的台地、丘陵乃至低海拔林地,偶然可见这种被一些当地人称之为“鬼树”的见血封喉。
  • 〔自由时报记者刘禹庆╱澎湖报导〕陆上种树不稀奇,海底植树才新鲜,澎湖县种苗繁殖场与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副研究员陈昭伦博士,合作研究的珊瑚无性生殖计划已臻成熟,计划最近全面推广海底植“树”,复育海洋资源,首开国内先例。
  • 圣经 》创世纪篇,记载了伊甸园的故事。神创造了宇宙万物,也创造了人;神将人安置在伊甸园内,使人负责看守,并且规定人,可以吃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但是不能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 “京都议定书”今年二月生效以来,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间的重要环保议题,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最近便积极推动设立“空气品质净化区”,希望藉由补助县市种树经费方式,鼓励地方多利用公有地种植树木、净化二氧化碳。
  • 大纪元8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县二十日电)为落实百万植树目标,高雄县政府今天举办“百万雄心、百万森林”植树活动,县长杨秋兴与一千多名陆军官校学生及邻近学校小朋友,在陆官后山种下一千两百株树苗,他鼓励大家多种树,将高雄县营造为森林城市。
  • 〔自由时报记者何瑞玲、林庆川、杨雅民╱台北报导〕台湾山区迭遭破坏,政府于八十五年推出“全民造林”计划,号召民众一起造林,以达国土保安、涵养水源、减少灾害等目标,只可惜,不肖公务员把种树搞成摇钱树,而且“只摇钱,不种树”。
  • 〔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针对造林补助政策出现“假种树、真诈财”的漏洞,台大森林系主任郭幸荣认为,最近几年森林保育受到各方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林农砍树再种的情形已大幅减少,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大面积的区域破坏,诸如山中道路拓宽、违法民宿丛生、高经济作物取代原始森林等,才是台湾森林的可怕杀手。
  • 〔自由时报记者刘禹庆╱澎湖报导〕离岛澎湖县昨日进行大规模海底“种树”,将无性生殖的3百株珊瑚,移植在原生产地马公青湾海域,也是全国首次由公权力推动的复育珊瑚创举,县长赖峰伟宣示,将让澎湖恢复珊瑚王国的美誉。
  •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担任台北市长7周年之际,于15日接受台湾东森电视台专访,畅谈领导国民党和投入台北市政的规划和心得,他首度明确提到未来台北市长提名人,应该交由制度决定,剩下的一年任期,他不只要对8年市政收尾,还要种树让后人乘凉,也让自己在历史上留名。
  • 原产墨西哥的野生种向日葵,因民国89年满载葵花子的货轮,在彰化外海搁浅,种子漂流至沿海湿地。
评论